
指恩惠。《後漢書·鄧骘傳》:“託日月之末光,被雲雨之渥澤,并統列位,光昭當世。”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雲滂洋,雨汪濊,澡渥澤,除瑕纇。”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恩遇》一:“仰渥澤之再叨,詔糈逾格;顧微長之莫效,食粟多慙。”
“渥澤”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ò zé,主要用于書面語境,表示恩惠或深厚的恩澤。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研究、文學創作或特定書面表達中仍可見到,需注意其莊重、文雅的語體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渥澤》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土地或水源豐富、富饒肥沃的地方。它表示一個地方有着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適宜農作物的生長。
《渥澤》由「氵」和「宅」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渥」的本義是濕潤,「澤」的本義是水,因此「渥澤」合在一起表示水源豐富、富饒肥沃的土地。
《渥澤》是《渥澤》的繁體字。
古代《渥澤》的寫法多樣,其中一種寫法是「濯澤」,它表示水流廣泛流淌的樣子。
1. 這片土地水草豐茂,真是一片渥澤之地。
2. 這個地區的農田屬于渥澤型,適宜種植各類作物。
渥澤地、渥澤土、渥澤區等。
肥沃、沃土、豐饒。
荒蕪、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