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套作的意思、套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套作的解釋

[intercropping]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其生活周期中的一部分時間同時生長在田間,即在前季作物成熟前就播下另一季作物

詳細解釋

作物栽培方式。即在同一塊土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長後期,将後期作物播種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行間或畦間的一種種植方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套作(tàozuò)是漢語中一個農業專業術語,指在同一塊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或收獲前,于其行間或株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其核心特點是通過時間差與空間差的科學利用,實現土地、光熱資源的集約化高效利用。以下從權威詞典釋義、技術要點及應用價值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套作為:“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在其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一種耕作方式。” 該釋義強調時間銜接與空間交錯的雙重特性,突出農作物生長的連續性。

    例:小麥收獲前套種玉米,可延長玉米生長期。

  2. 《辭海》(第七版)

    補充說明套作需滿足兩條件:

    • 共生期短:前後作物共生時間通常不超過其全生育期的1/3;
    • 互補性:作物搭配需滿足光、肥、水需求互補(如高稈與矮稈、深根與淺根作物組合)。

二、技術實施要點

  1. 作物搭配原則

    選擇生育期長短互補、株型高低錯落的品種。常見組合如:

    • 麥/棉套作:小麥為矮稈作物,棉花為高稈作物,形成立體采光結構;
    • 玉米/豆類套作:玉米需氮量大,豆類固氮增肥,實現養分協同。
  2. 時間窗口控制

    套種需精準把握農時。以黃淮海平原為例:

    • 冬小麥抽穗期(4月下旬)套播夏玉米;
    • 棉花現蕾期(6月初)套種綠豆,避免共生期過長導緻争光争肥。

三、生态與經濟價值

  1. 資源利用率提升

    套作可增加25%-30%的光能利用率,減少土地空閑期,單位面積年産量提高20%以上(中國農科院數據)。

  2. 可持續發展意義

    通過豆科與非豆科作物套作,減少化肥用量15%-20%,降低面源污染風險,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列為生态農業推薦模式。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套作”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農業術語(主要含義)

指在同一塊土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長後期,将後季作物播種或栽植在其株、行或畦間的種植方式。
特點與作用:

  1. 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延長作物共生期,充分利用光能、土地和生長季節,增加複種指數。
  2. 解決季節矛盾:例如小麥套種玉米,可避免單一種植的時間浪費,保障後季作物適時播種。
  3. 防災避害:部分地區通過套作規避旱澇、低溫等自然災害,如水稻套播綠肥。
  4. 注意事項:需合理選配作物品種,控制田間配置(如行距、套種時間),以減少共生期競争。

二、引申含義(較少使用)

  1. 欺騙性行為:在非農業語境中,可形容為達目的而采取欺騙手段,如選舉舞弊、商業欺詐等。
  2. 作文抄襲:特指照搬他人文章結構或内容,僅替換部分詞句的寫作行為。

三、權威性說明

農業領域的解釋具有極高權威性(來源:漢典、搜狗百科等),而引申含義多見于網絡或特定語境,需謹慎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套作技術細節,可參考農業專業文獻或中的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安稅暗送秋波白莖保養漕賦車宮塵機沖力穿缟镫裡藏身琱飾掉頭調鹽番上棼棼風利佛刹鵩賦伏息歌工咯碌公丁壞人心術黃金心字揮戈返日或問攪攪交戰國燋炷金樓子禁魇救難解危闊綽憐闵利心露衣驢馬債買缺髦倪牧正鳥面鹄形女儈胚根佩玖乾啼濕哭輕售青銅錢三術神孫視如寇仇樹功揚名俗稱調停兩用銅鑄鐵澆偷襲凸杯頽瘁五臘縣灋扱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