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賢的意思、求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賢的解釋

尋求賢能的人。《詩·周南·卷耳序》:“《卷耳》,後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 唐太宗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宋史·忠義傳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求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尋求賢能的人才,通常用于形容領導者或組織對人才的重視與渴求。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與文獻出處

3.例句與用法

4.延伸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說苑》《宋史》等典籍,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求賢

《求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尋找賢能之人。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求”和“賢”。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求賢的第一個字“求”屬于“心”部(心字旁),表示與情感、思考等有關的意義。

筆畫:求賢的第一個字“求”共有四畫,它的寫法簡單,形象地表現了一個人彎腰伸手去求取的樣子。第二個字“賢”共有八畫,由貝字旁加上九畫的寫法組成。

《求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路》中的一句話:“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求之不得,聞之以受命,終身不忘。”意思是說有志氣的人追求道德品德高尚的人,并為之打動。後來,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企業、組織等尋找合適的人才。

在繁體字中,“求賢”的寫法并沒有特别大的變化,還是保持了原來的字形和結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賢”字的古體寫法是“千”。這種寫法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頭頂千斤重物的樣子,暗示着賢者具有超人的能力。

例句:
1. 他們公司正在求賢若渴,希望能找到合適的人員來加入。
2. 推薦一位求賢若渴的年輕人,他具備出色的技術和團隊合作能力。
3. 這個機構一直在廣泛地求賢,以提升自身的競争力。

組詞:求才、求良、求賢令、無賢若渴。

近義詞:尋才、尋良、尋賢、尋覓。

反義詞:不求賢、棄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