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綠的意思、石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綠的解釋

(1).孔雀石。 唐 馮贽 《雲仙雜記·石綠鏡台》:“ 張燕公 有石緑鏡臺,得自 明川 道士。 玄宗 聞其有異,取以精炭十車,燒之不變,乃已。”

(2).用孔雀石制成的綠色顔料。多用于國畫。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峯攢石緑點,柳惹麴塵絲。” 宋 陸遊 《旅遊》詩:“螺青點出莫山色,石緑染成春浦潮。” 金 元好問 《眉》詩之二:“石緑香煤淺淡間,多情長帶 楚 梅酸。”《紅樓夢》第四二回:“石緑四兩,管黃四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綠,漢語詞彙中特指一種天然礦物顔料,其名稱源自礦物成分與色澤特征。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石綠為“孔雀石研磨而成的綠色顔料,常用于傳統繪畫及彩繪工藝”。從礦物學角度,《中國礦物志》記載其化學成分為堿式碳酸銅(化學式:$$

text{Cu}_2(text{CO}_3)(text{OH})_2

$$),因含銅元素呈現深淺不一的青綠色調。

在傳統工藝中,石綠需經選礦、研磨、漂洗等工序制成粉末,按顆粒粗細分為頭綠、二綠、三綠等等級。據《中國畫顔料技法》記載,敦煌莫高窟壁畫、宋代青綠山水畫均以石綠為關鍵着色材料,其穩定性與色彩飽和度成就了千年不褪的藝術效果。

文化層面,石綠被賦予象征意義。如《文房四譜》所述,其色“如春山新雨”,古代文人視之為自然雅韻的載體。故宮博物院文物研究顯示,明清宮廷建築彩畫亦大量使用石綠,體現等級制度與美學追求。

注:文獻來源包括《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中國礦物志》(地質出版社,2002年)、敦煌研究院公開資料及故宮博物院官網學術文獻庫。

網絡擴展解釋

“石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涉及礦物學和藝術領域。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礦物屬性

石綠即孔雀石,是一種天然銅的碳酸鹽礦物,化學成分為$text{CuCO}_3cdottext{Cu(OH)}_2$,理論含氧化銅71.9%、二氧化碳19.9%、水8.2% 。其顔色鮮豔,呈翠綠色,晶體具有玻璃光澤,半透明,密度為3.8~4.0 。

二、作為顔料的應用

  1. 傳統顔料:石綠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綠色顔料,需經研磨、漂洗、沉澱後分層使用。上層色淡稱“綠華”,中層為“三綠”“二綠”,最下層深色稱“大綠” 。
  2. 藝術用途:廣泛用于國畫、古建彩畫,如唐代白居易詩句“峯攢石緑點”和宋代陸遊詩中“石緑染成春浦潮”均描述其藝術效果 。

三、曆史與文化

四、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化學成分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及詩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鏊頭保險貶戮标季标秀才彥出恭出活促路麤滞得實獨甚放絕廢疾風韻高庸歌子骨骼肌黑叢叢鴻都買第鴻議回甘蠖伏賈舶校對結葦譏毀浄戒金麟看景生情老患略節煉冶淩蔑陵壓流送帽子戲法明發不寐母語閛閛披裘裙襕擾挂紗窗恨山水畫繩伎死活厮賴四楞鐧瑣士跳黃浦同父丸丹溫顧穩坐釣魚船午夜詳駁綫穗子效放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