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略的意思、識略的詳細解釋
識略的解釋
識見和謀略。《隋書·韋沖傳》:“以開府器幹堪濟,識略英遠,軍旅事重,故以相任。”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齊王張令公外傳》:“其識略德望,動人主也如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邵谒》:“識略精微,堪裨教化。”
詞語分解
- 識的解釋 識 (識) í 知道,認得,能辨别:識辨。識破。識相(刵 )。識途老馬。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識 (識) ì 記住:博聞強識。 标志,記號。 筆畫數:;
- 略的解釋 略 大緻,簡單,不詳細:大略。簡略。粗略。略微。略有所聞。略知一二。 省去,簡化:省略。忽略。其餘從略。 簡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計謀:方略。策略。戰略。 搶,掠奪:侵略。攻城略地。 詳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識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識見和謀略,常用來形容人在判斷力和策略上的綜合能力。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識:指見識、認知能力,強調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
- 略:指謀略、策略,側重行動上的規劃和決斷()。
- 組合義:綜合指既有深刻見解,又有應對問題的謀略,體現智慧與能力的結合(、)。
2.文獻出處與例句
- 曆史典籍:
- 《隋書·韋沖傳》:“識略英遠,軍旅事重,故以相任。”
- 宋代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其識略德望,動人主也如此。”
-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識略精微,堪裨教化。”(、、)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智謀、韬略、才略。
- 反義詞:愚鈍、短視(、)。
4.應用場景
- 古代用法:多用于評價将領、文臣的才能,如“識略英遠”形容軍事領袖的卓越能力()。
- 現代延伸:可拓展至形容現代職場或學術領域中的戰略眼光與決策能力()。
5.補充說明
- 語言特點:屬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評價中,日常口語使用較少。
- 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文武兼備”人才的推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隋書》《唐才子傳》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略的意思
《識略》一詞,意為理解事物的能力和運用智慧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指判斷力和見識。該詞彙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識略》的第一個字是“識”(shí),它的拆分部首是讠,總共含有識部14個筆畫。
《識略》的第二個字是“略”(lüè),它的拆分部首是田,并且有一個口字旁,總共含有略部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識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中的“凡事推我以象”,意思是通過觀察事物的特征和形象來理解并運用。在繁體中,識略的寫法為「識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些許的差異。以《識略》為例,它的古代寫法為「識畧」。
例句
1. 他的識略非常高明,總能迅速抓住問題的本質。
2. 學習識略是培養領導智慧的重要一環。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識字、略懂、識别
近義詞:智慧、見識、判斷力
反義詞:愚笨、無知、糊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