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怒。 漢 枚乘 《七發》:“有似勇壯之卒,突怒而無畏。”
(2).突起貌。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記》:“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争為奇狀者,殆不可數。”
“突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突然爆發或極為強烈的憤怒。該釋義源自漢代枚乘的《七發》,原文描述為“有似勇壯之卒,突怒而無畏”,通過比喻勇猛士兵的暴烈氣勢,展現“突怒”的激烈情感色彩。
形容物體高聳、突兀的狀态,常用于描繪山石或自然景觀。唐代柳宗元在《钴鉧潭西小丘記》中寫道:“其石突怒偃蹇,負土而出,争為奇狀者,殆不可數”,此處以拟人手法賦予石頭“突怒”的動态感,突出其嶙峋奇崛的形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文獻,可參考《七發》及柳宗元山水遊記的原文分析。
《突怒》是指突然發怒、突然憤怒的意思。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情緒在短時間内突然激動起來,表達一種強烈的憤怒或憤慨。
《突怒》中的字,《突》的部首是穴,總共有11個筆畫;《怒》的部首是心,總共有9個筆畫。
《突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小雅·突鼓》:“突鼓其雷兮,振聾發聩。”其中“突鼓”一詞中的“突”可以理解為突破、突然,與突怒的意思相近。
《突怒》在繁體字中為「突怒」,發音與簡體字相同,意思也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不同。過去,「突」字的寫法為「竪」,在字形上類似于一個人站立的形狀;而「怒」字在古時候形狀略有不同,如今的寫法是「」。
他聽到這個消息突怒之下,拂袖而去。
突怒有以下組詞:
突怒的近義詞有:
突怒的反義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