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避的意思、防避的詳細解釋
防避的解釋
防備和避免。 楊朔 《“閱微草堂”的真面目》:“我見過這樣的佃戶莊子,一律是東倒西歪的小土房,又潮又髒,聽說先前還不準修圍牆。俗話說:佃戶莊子亮堂堂--這是防避佃戶偷藏東西。” 孫犁 《澹定集·讀作品記(五)》:“對于這種人……最好是對他采取敬而遠之或畏而避之的态度。這也沒有别的意思,不過仍是弱者暫時自全的一種辦法,就像童年時在荒野裡走路防避蟲咬蛇傷一樣。”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防避”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拼音為fáng bì,意為“防備和避免”。它強調通過提前采取措施,既預防潛在風險(防),又主動規避可能的問題(避),例如《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中提到的“君子防未然,不如這會子防避的為是”。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潛在危險或不利情況的警覺與應對。例如:
- 楊朔在《“閱微草堂”的真面目》中寫道:“佃戶莊子亮堂堂——這是防避佃戶偷藏東西”,體現對財物損失的防備;
- 孫犁則用其形容人際交往中的謹慎态度,如“防避蟲咬蛇傷一樣”。
3. 與近義詞的關聯
該詞與成語“防患未然”(提前預防災害)有相似之處,但更側重“主動規避”的層面。
“防避”融合了預防與規避的雙重行動,常見于文學和社會語境中,強調對風險的預判與主動應對。如需更多例子,可參考《紅樓夢》及相關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避
防避是一個書面漢字詞彙,常用于表示預防和避免。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阜”和“辶”,其中“阜”表示土堡防禦的概念,而“辶”則表示行走的意思。總體而言,防避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由6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在古代,人們通過構造字形來識别事物的本質,并将其表示在紙上。曆經多次繁衍演變之後,防避的字形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樣子。在繁體字中,防避的形狀與簡體字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防避的字形有所不同。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字形是“䢪”,而在《康熙字典》中則是“䢪”。這些古代的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使用,而被現代簡化字取代。
以下是一些關于防避的例句:
1. 我們要加強防避措施,确保安全生産。
2. 在地震前,大家應該接受防避知識的培訓。
3. 學會防避不良習慣,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除了防避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組詞“防範”也意味着預防和避免。近義詞可以包括“預防”和“避免”,它們都表示采取行動以避免某種不良情況的發生。相反地,與防避相對的詞彙可以是“冒險”或“忽視”,它們表示不顧或忽略可能的危險。
總結起來,防避是一個表示預防和避免的詞彙。其字形結構簡單,由兩個部首和六個筆畫組成。防避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曾有不同的形态,但現代使用的是簡化字。通過加強防避措施,我們可以避免許多潛在的危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