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史劇的意思、史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史劇的解釋

曆史劇。以曆史為題材的戲劇。 郭沫若 《<孔雀膽>二三事》:“以其史學的立場來指斥史劇的本事,那是不免把科學和藝術混同了。”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初見面,他就要去了我在 上海 ‘孤島’時期為宣傳抗日趕寫的《碧血花》……等 南明 史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史劇(shǐ jù)是漢語詞彙中專指以曆史事件或人物為題材創作的戲劇作品,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戲劇藝術形式再現或演繹曆史。以下是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學術文獻中的詳細解釋:

一、詞典定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以曆史故事為題材的戲劇。”強調其題材來源為真實曆史事件或人物,通過戲劇化手法呈現 。

    例:郭沫若的《屈原》是經典史劇代表作。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為:“曆史劇的簡稱。指以曆史事件或曆史人物為題材的戲劇。”突出“曆史真實性”與“藝術虛構”的結合 。


二、術語解析

核心特征:

  1. 曆史真實性:需尊重重大史實框架,如朝代背景、關鍵事件脈絡。
  2. 藝術加工:允許對細節、對話、次要人物進行虛構,以增強戲劇感染力。
  3. 社會功能:常借古喻今,通過曆史反思現實問題(如忠奸鬥争、民族氣節)。

三、學術補充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史劇創作需平衡兩類要求:


四、相關概念辨析

術語 定義 與史劇的區别
曆史劇 同“史劇”,二者為全稱與簡稱 無實質差異
古裝劇 僅服飾為古代,劇情可完全虛構 史劇必含曆史依據
傳奇劇 以民間傳說為主(如《白蛇傳》) 史劇需依托真實曆史載體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4.

網絡擴展解釋

“史劇”是漢語中一個特定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曆史題材的戲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史劇(拼音:shǐ jù)指以曆史事件或人物為題材的戲劇形式,常見于中國傳統戲曲。它通過舞台表演、音樂和對白再現曆史故事,強調曆史的真實性與藝術感染力。

  2. 藝術特點

    • 内容真實性:注重曆史事件的還原,同時融入藝術加工以增強戲劇性。
    • 教育意義:傳遞曆史價值觀,如忠孝節義等傳統思想。
    • 形式多樣性:涵蓋戲曲、話劇等,如郭沫若的《孔雀膽》和阿英的《碧血花》均屬史劇範疇。
  3. 使用場景
    常見于戲曲演出、文化節慶及教育活動中,兼具娛樂與教化功能。

  4. 與“曆史劇”的關系
    兩者含義相近,但“史劇”更側重傳統戲曲形式,而“曆史劇”範圍更廣,包括現代戲劇(如曹禺的《王昭君》)。

  5. 争議與創作原則
    創作中需平衡史實與藝術虛構,符合“曆史的必然律和可然律”,避免過度改編導緻失實。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定義,可參考漢典及郭沫若相關作品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棒香表面文章避所纏迫沖粹次介黛青頂燈丁泠短檝讀鞫多樣統一額征費日敷霜婦翁箇輩溝防挂瓦夯實橫索荒白換洗化性起僞踐修齑粉極目記念金價集矢之的镌題軍國民主義開阿槺梁坎井之鼃霖瀝六月霜鸾雙落落托托門戟民生凋敝匿善撇末虬樓亮槅确評缺陷乳餅聲影詩魔首路手相思王送詩篇隨年杖太始鐵樹透鏡投井下石團窠錦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