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修的意思、踐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修的解釋

履行和修治。《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左傳·文公元年》:“踐修舊好,要結外援。” 唐 柳宗元 《為文武百官請複尊號表》之五:“陛下嗣訓先祖,貽謀後聖,當踐修以纂承,寧變更而廢墜?”《官場維新記》第九回:“獨自一個兒溜到 小玉鳳 家裡去,踐修舊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踐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踐”與“修”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親身實踐并持續修養德行或學問。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述:


一、字義解析

  1. 踐(jiàn)

    《說文解字》釋為“履也”,本義為“踩踏”,引申為親身實行、履行。如《禮記·曲禮上》載“修身踐言”,強調言行一緻的身體力行。

  2. 修(xiū)

    甲骨文字形象手持工具修飾器物,《說文》注“飾也”,本義為整治、修飾,後擴展為學習、修養、完善。如《論語·述而》雲“修己以敬”,指向内在德行的提升。

    複合義:“踐修”融合二者,指通過實際行動踐行道德規範或學術追求,強調“知行合一”的實踐性。


二、典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标注“踐修”意為“實踐修持”,引清代文獻《明儒學案·甘泉學案》:“學者須踐修實功,勿徒空言”,強調務實修行的重要性。

  2. 經史文獻印證
    • 《尚書·說命下》:“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後儒注:學必踐修,方有所得)
    • 朱熹《近思錄》:“緻知力行,踐修交進”,揭示認知與實踐的辯證關系。

三、文化内涵與當代價值

“踐修”凝結儒家“知行觀”精髓,如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主張道德認知需通過實踐驗證(《傳習錄》)。這一概念至今仍具指導意義,強調個人成長需理論修養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為傳統文化中修身之道的核心方法論。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2.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4.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

網絡擴展解釋

“踐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踐修”指履行和修治,強調将承諾、職責或理念付諸實踐,并不斷完善。這一解釋在《左傳》《尚書》等古籍中均有體現(如《左傳·文公元年》中的“踐修舊好”)。

二、單字解析

  1. 踐:本義為“實踐、履行”,如《禮記》中“踐天子之位”指履行帝王職責。
  2. 修:包含“修治、修養”雙重含義,既指具體事務的整治(如修橋補路),也指道德學問的提升。

三、古籍例證

四、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踐修”常被引申為通過實際行動提升自我修養,例如在道德、學問等領域中強調“知行合一”的理念。

該詞從古代“履行職責并修治國事”的本義,逐漸擴展到現代“實踐與修養并重”的哲學概念,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演變中的語義延展性。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出處,可參考《左傳》《尚書》及唐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白纻歌鼈咳兵刀殘心策驽砺鈍钗茸陳挹誕哲登粟跌倒滴粉搓酥短兵相接鍛件覆瓿伏方工商業者怪人管工歸馬放牛桂荏酣飲橫匾會理回椎假拱搛菜潔操解費糾聚羁影擊針開支靠墊考繹刻剡寬贳窺深厘任濾過娩難迷失漰渀被赭貫木情理日上三竿濡霈設枑收贖殊隱訟牍套彙同生死共存亡土籠吐翕外主為樂吳絹香狸黠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