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ens]
(2) 兩個相對表面均為規則表面的一塊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質,這兩個表面可以都是曲面,也可以是一個曲面一個平面,通常在光學儀器(如照相機、顯微鏡、目鏡)中用來使光聚焦成像
(3) 用來使除光以外的其他輻射(如聲波、無線電微波、電子束)定向或聚焦的裝置
旋轉金屬透鏡使無線電波聚焦
用透明物質(如玻璃)制成的鏡片,因鏡面中央和邊緣的厚薄不同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
透鏡是一種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來聚焦或發散光線的光學元件,通常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樹脂)制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凸透鏡(會聚透鏡)
中央厚、邊緣薄,能使平行光線向主光軸會聚,形成實像或虛像。常見類型有雙凸、平凸和凹凸透鏡。
凹透鏡(發散透鏡)
中央薄、邊緣厚,使平行光線向外發散,隻能形成縮小的虛像,如近視眼鏡片。
透鏡通過折射改變光線路徑,遵循斯涅爾定律:
$$
n_1 sin theta_1 = n_2 sin theta_2
$$
其中(n_1)、(n_2)為介質折射率,(theta_1)、(theta_2)為入射角和折射角。
薄透鏡公式(高斯公式):
$$
frac{1}{f} = frac{1}{v} + frac{1}{u}
$$
(f)為焦距,(v)為像距,(u)為物距。
放大率公式:
$$
M = frac{h_i}{h_o} = frac{v}{u}
$$
(h_i)和(h_o)分别為像高和物高。
通過調整曲率和折射率,透鏡在光路控制中發揮核心作用,廣泛應用于科技與生活場景。
《透鏡》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描述一種光學儀器。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透和鏡。
《透鏡》的部首是辶(走),它表示與行走相關的意思。透字的總筆畫數是9,其中左邊的辶有3畫,右邊的六畫。
另一方面,鏡字的總筆畫數是14,其中左邊的辶有3畫,右邊的長方形有11畫。
《透鏡》一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美占篇》這本書中。這篇書是東晉時期文學家劉義慶所編寫的。後來,這個詞逐漸被人們沿用于描述光學的現象。
《透鏡》的繁體字是「透鏡」。
在古代,《透鏡》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透字和鏡字的結構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仍保持了原有意思和形狀。
1. 他用透鏡觀察昆蟲的詳細結構。
2. 這架望遠鏡采用了最新的透鏡技術。
常見的與《透鏡》相關的詞彙有:
1. 透視:指通過透鏡觀察和理解事物。
2. 透明:指物體具有光線通過的特性。
3. 透氣:指允許空氣通過的性質。
與《透鏡》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焦點:指光線彙聚或發散的地方。
2. 光學:指與光線和光學儀器相關的學科。
3. 光線:指傳播光的直線段。
與《透鏡》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遮光:指不讓光線通過或遮擋光線。
2. 阻隔:指阻礙物體通過或傳播。
3. 不透明:指物體不容許光線通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