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k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遠望,盡目力所及
平原遠而極目兮。——王粲《登樓賦》
極目四望。——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義律極目遠望。——《廣東軍務記》
(1).滿目;充滿視野。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含淳詠德之聲盈耳,登降揖讓之禮極目。”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及明,望其村,水已極目,大樹或露梢而已,不復有人。”《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元年》:“諸軍大掠。士民衣紙及布襦者,滿街極目。”
(2).縱目,用盡目力遠望。 漢 王粲 《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 荊山 之高岑。”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羣水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亭在土山之上,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裡。” 毛6*澤6*東 《水調歌頭·遊泳》詞:“萬裡 長江 橫渡,極目 楚 天舒。”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極目漢語 快速查詢。
“極目”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í mù,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解釋
詞性
通常作動詞使用,強調動作的極限性,如“極目四望”。
實際場景
文學修辭
常與開闊、壯麗的意象結合,如“極目乾坤”比喻胸襟寬廣。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例句,可結合上述來源深化分析。
《極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遠遠望去,視線達到極遠。
《極目》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8。
《極目》這個成語來源于宋代文學家蘇轼的《曹将軍碑銘》:“曹恭之義不知所從始。築此墓於遠人也可得長極目之私哀。”意為曹恭不知從何時開始行俠仗義的道義,築造這座墓碑是為了讓遠方的人能夠遠遠望見并深感悲痛。
《極目》(僅供參考,因為繁體字可能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對于《極目》這個成語的表示方式可能會略有不同。
他站在山崗上,極目遠眺,眼前的美景讓他心生豪情。
極遠、極高、極深、極邊、極速。
極目的近義詞包括:遠矚、廣視、盈目。
極目的反義詞為:短視、近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