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墓前祭奠。 明 高啟 《眉撫·夫差女瓊姬墓》詞:“待相約 吳 娃,寒食到此澆墓。”
“澆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o mù,其核心含義是到墓前祭奠逝者,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緬懷。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字面指“用水潑灑墳墓”,但實際引申為通過祭掃、供奉等儀式表達哀思,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和對逝者的敬意。這一行為常見于傳統祭祀活動,如寒食節、清明節等特定時節。
文化背景與使用場景
延伸理解
部分資料将其歸類為成語,突出其象征意義:通過具體儀式傳遞情感,反映中華文化中“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引用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明代文獻或相關文化研究資料。
澆墓是指在清明等祭掃墓地的時候,用水灑在墓碑或墳上,以示哀思和敬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澆(氵交)墓(土⿰木一)
來源:澆墓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作為敬墓的一種方式,表達對逝去的親人或祖先的追思和懷念之情。
繁體:澆墓
古時候漢字寫法:濟墓
例句:今年清明,我去澆墓向已故的爺爺、奶奶表達思念之情。
組詞:祭掃、掃墓、祭奠、哀思、敬意
近義詞:灑墓、祭拜、紀念
反義詞:忘卻、遺忘、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