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撥的意思、科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撥的解釋

猶科派。《宋史·食貨志上二》:“ 大觀 二年詔:‘天下租賦,科撥支折,當先富後貧,自近及遠。’”《元典章·戶部七·錢糧》:“每月五、十五日為頭……将科撥包銀數目令當該掾史馳驛賫咨發來呈報。”《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四年》:“尚書吏部員外郎 劉大中 宣諭 江南路 還,以舉刺官吏、申明利害、平反獄訟,科撥財賦為八冊來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撥”一詞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官府按條例調撥錢糧物資的行為”,屬古代行政術語。《辭源》進一步解釋其核心含義為“依律分派”,特指宋代以降中央機構根據既定章程向地方或部門劃撥資源。該詞由“科”(法規條款)與“撥”(調配分派)複合構成,常見于明清賦役制度文獻,如《明會典》載“戶部科撥漕糧,須驗州縣災傷輕重”,表明其操作需遵循特定行政規範。

現代語言學研究顯示,“科撥”作為曆史詞彙,在《中國曆史大辭典·經濟卷》中被界定為“封建王朝財政調度手段”,強調其制度性與強制性特征。該詞現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僅存于古籍及財政史研究領域,如《宋史·食貨志》所述“科撥絹帛,以充邊費”即典型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科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以下是兩種主要釋義:

1.作為成語:分辨是非()

2.作為古代財政術語:科派調配()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曆史或財政内容,優先參考第二種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丈竿頭貝夾北山移摽舉博學多識財取除掉春桃辭客東穿西撞獨松關非寫實主義蠭門風清月朗膏脣拭舌挂幌子赫翼宏衍花甲子穢聞江稻翦平節解紀錄片金尾窘澀九投赍志以殁開贊零圭斷璧立嗣龍騰虎擲慢朝漫坡鬧心眼兒扭結貧栖披視輕雷情照秦家樓勤介日圍撒沁灑塗山栗時輩使得十二金人識緻説本斯琴高娃死身分體骨脫坯遺金先號後慶閑花先請蝦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