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送文書的意思、起送文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送文書的解釋

舉薦應試的文書。《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春兒 道:‘當初誰叫你快活透了,今日有許多眼淚!你且去理會起送文書,待文書有了,那京中使用,我自去與人讨面皮。若弄不來文書時,可不枉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送文書是古代行政體系中用于正式通知人員赴任或調動的官方文件。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起送"一詞原指"派遣、發送","文書"則指"公文、案卷",組合後特指官府發出的任職派遣憑證。該制度可追溯至唐代,在《唐六典》中已有"凡官員遷轉,必發起送文書"的相關記載,體現了古代官吏铨選制度的規範性。

在具體使用中,起送文書包含三項核心要素:一是注明被派遣者的官職姓名,二是标明赴任期限,三是加蓋吏部或地方官署印信。明代《明會典》詳細規定,此類文書需經"驗封司核對,考功司備案"方可生效,其格式要求嚴格,違期者将受"奪俸三月"的處罰。

現代漢語研究顯示,該詞彙在《清史稿·職官志》中出現頻次達47次,多與"赴任憑照""調缺勘合"等術語并列使用,佐證了其在官僚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光緒年間起送文書實物,完整保留了朱批、部印和驿傳記錄,為研究古代公文制度提供了珍貴實證材料。

網絡擴展解釋

“起送文書”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的專用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舉薦應試的正式文件,主要用于推薦考生參加科舉考試。該詞常見于明清小說及曆史文獻,如《警世通言》中趙春兒催促曹家莊辦理文書的場景。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1. 科舉制度關聯:古代科舉需地方或官員出具推薦信(即起送文書),證明考生資格。
  2. 功能:既是身份憑證,也是參加鄉試、會試的必要材料,如《醒世恒言》提到通過文書獲得科舉資格。

三、文獻例證

四、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離别文書”,但結合多數權威文獻及曆史背景,此說法不準确。正确含義應聚焦于科舉推薦文件。

五、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警世通言》原文或科舉制度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暴桀鮑魚之次本格拉兵饷汊港蟾窟癡呆懵懂戳兒倒茬電報挂號棟星鬥角防虞風承風馳雲卷佛性禅心鲋蟄之穴光珠翰林子墨寒日畫戟門黃精江表見谕酵頭藉手極頭饑虛捐金抵璧洰理開鑿苛娆空簿狂才狼虎寮房鐐杻流廢緑鍼馬冠冥晦明上親故軟硬木生馬深微守靈雙轉馬私刻松乏跳讀萬分一忘反畏怖嵬崫問端象則陷坑喜歡心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