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次雎的意思、次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次雎的解釋

猶豫不進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首唱榮華,而媵句憔悴,則遺勢鬱湮,餘風不暢,此《周易》所謂‘臀無膚,其行次雎’也。”按,《易·夬》作“次且”。《管子·侈靡》“次祖” 郭沫若 等集校:“‘次祖’者,趑趄、次且、次雎。”參見“ 次且 ”、“ 次祖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次雎”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表示“猶豫不進”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行動上的遲疑、徘徊不前。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作為“次且”(zī jū)的異體寫法出現。

  2. 文獻例證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中提到:“臀無膚,其行次雎”,此處引用了《周易·夬卦》的表述,原典中寫作“次且”,意為行動艱難、猶豫不決。
    • 《管子·侈靡》中的“次祖”一詞,郭沫若等學者考證認為與“次雎”“趑趄”同義,均表示進退不定的狀态。
  3. 讀音與構成

    • 拼音:cì jū(注音:ㄘˋ ㄐㄩ)。
    • 字形:“雎”為古字,多用于人名(如戰國範雎),此處與“次”組合,表意與“趑趄”相近。

使用場景

關聯詞彙

“次雎”是“次且”的異體寫法,核心含義為“猶豫不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優先參考《文心雕龍》《周易》等經典文獻中的用法,避免混淆現代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次雎》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次雎》是一個古代文獻中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第一把尖刀。在古代社會中,刀是一種重要的武器和工具,而次雎就是這些刀中的首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次雎》的拆分部首是刀,部首筆畫為2。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次雎》這個詞最早見于《戰國策》裡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士兵在戰争中使用次雎這把尖刀進行搏鬥的故事。隨着時間的推移,《次雎》逐漸成為代表最鋒利、最尖利的刀的象征。

繁體

《次雎》的繁體字為「次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次雎》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次隹」。

例句

他手中的次雎如同毒蛇般迅猛。

組詞

次雎刀、次雎利、次雎之功

近義詞

雄厚、鋒銳、利刃、銳利

反義詞

鈍器、遲鈍、鈍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