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趠的意思、淩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趠的解釋

亦作“ 淩踔 ”。跳越;超越。 唐 元結 《望仙府》詩:“思假足兮虎豹,超阻絶兮淩趠。”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周鐵墩傳》:“毋以道學示嚴重,毋以氣節示淩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淩趠(líng chu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淩”

    本義為冰,引申為逾越、超越。《說文解字》釋:“淩,冰出也”,段玉裁注:“冰之出水,文棱然,故引申為逾越之稱”。

  2. “趠”

    同“踔”,意為騰躍、跳躍。《廣雅·釋诂一》:“趠,跳也”,含跨越、突起之意。

    二字組合“淩趠”即超越、騰躍而上,強調跨越式的突破或超然出衆。


二、典籍中的核心釋義

  1. 超越;跨越

    見于《文選·王褒〈洞箫賦〉》:“淩趠遨遊,容與自施。”李善注:“淩趠,超越也。”形容箫聲高亢激越,超越尋常音律。

  2. 超群出衆

    清代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雲:“退山非欲淩趠諸家,然其才力雄渾,自不可掩。”指才華超然于衆人之上。


三、權威辭書釋義


四、典籍例證

  1. 《洞箫賦》(西漢·王褒)

    “淩趠遨遊”以聲喻形,描繪箫音如飛鳥騰空遨遊,突破空間限制。

  2. 《錢退山詩文序》(清·黃宗羲)

    “淩趠諸家”凸顯錢氏詩文超越同時代文人的藝術高度。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

網絡擴展解釋

“淩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跳越”或“超越”,常用于形容跨越障礙或突破限制的動作或狀态。字形可寫作“淩踔”(“趠”與“踔”通假)。

  2. 詞素分析

    • 淩:本義為升高、超越,如“淩空”“淩雲”;
    • 趠(踔):意為跳躍、疾行,如《說文解字》釋“踔”為“跳也”。
  3. 文學用例

    • 唐代元結《望仙府》詩:“思假足兮虎豹,超阻絶兮淩趠” —— 通過“淩趠”表達跨越險阻的意象;
    • 清代褚人獲《堅瓠十集·周鐵墩傳》:“毋以氣節示淩踔” —— 引申為對氣節過于鋒芒的警示。

使用注意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全唐詩》《清人筆記》等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拌蒜加蔥寶海貶甘碧玉蹄搏戰成德粗重東華惰侈恩同父母二十五裡罵知縣二仲分界線佛院給客橙公稱乖訛鼓點酤肆鴻毳沉舟回老家回席渾塠自撲蹇厄賤伎賈終鹡鸰原羁靡金星硯九芒珠駿爽拘幽口腹之累口剌涼扇盧秦旅夢買手末家磨軋甯南烹熬片子品搭迫急七零八落青郭擎架權寵群見阮肇師長石主提舉銅龍館讬避文彥窩瓜枭私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