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役的意思、同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役的解释

共事。谓一同参战。《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楚 可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役”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共同承担某项官方征派的事务或劳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白居易《观刈麦》中“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便暗含同役协作的场景。

从构词法分析,“同”表共同性,“役”指古代官府强制征发的劳动服务,包括戍边、营建、运输等类别。在《周礼·地官》体系中,“役”被细分为军役、力役、胥役等类型,而“同役”特指被编入同一批次服役群体的成员关系,如《宋史·兵志》载“同役者相保,逃者代之偿”。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该词被纳入社会制度词汇范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旧时指一起服劳役的人”,此释义与《辞源》中“共事于官役者”的注解形成历时性呼应。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强调该词在户籍管理制度中的特殊指代功能。

在文献应用中,“同役”多出现于法制文书与户籍档案,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载“同役毋敢相代”,敦煌文书《唐开元年间差科簿》亦有“同役五人,各执事不同”的行政记录。这些实证材料印证了该词在古代社会运作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同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指向共同参与或协作的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共事或一同参战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此处“同役”指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同一场战役,但缺乏统一指挥和协作。
    引申义为共同承担某项任务或职责,强调协作关系,例如古代士兵被分配到同一岗位执行任务。

  2. 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现代用法较少见,可理解为“相同条件下的协作”,如工人被分配到同一生产线工作,但此解释多见于非权威来源。

二、词义辨析

三、应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分析:解读古代战争或协作关系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2. 现代类比使用:若需表达“共同承担任务”,可谨慎借用,但需注意语境清晰。

建议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词典进一步了解古汉语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本分本格拉寒流本觉布划不惬气不做人残冬腊月畅所欲言畅叙迟疑观望吃儎春秋鼎盛鼎社定窑冬醪杜公祠二婚亲犯霄焚灼高畅高邃寡营鼓謲鲑菜滚动黄壤甲坊机格唧唧羁人灸足军婚拘头孔嘉潦水楞严会理鉴灵徵立谈流马论能罗甸木犀穷途潦倒凄序丧身失节申着社钱淑士厮滥太常逃薮逃扬天禄阁天字一号通书达礼晚雕伟重稳靠萧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