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一形体;共一形体。《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託於同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目与头同形,手与足同体。”
(2).指同胞兄弟。《晋书·陶瞻传》:“ 夏 至,杀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虽丑恶,罪在难忍,然王宪有制;骨肉至亲,亲运刀锯以刑同体,伤父母之恩,无惻隐之心,应加放黜,以惩暴虐。’”
(3).比喻无区别;一致。《吕氏春秋·诬徒》:“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有无相殊,何得同体。” 康有为 《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昔戊戌在京时,有问政体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满 汉 不分,君民同体。’”
(4).犹同伙、同党。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著己是也。”
(5).谓结为一体,地位相当。《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后宫,同体天王。”
"同体"一词在汉语中含义丰富,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权威角度阐释其核心内涵:
指宇宙万物本质相通、共属一体。此义源于道家思想,如《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统一。汉代《淮南子·本经训》"万物同体"之说,进一步阐释了自然界的共生关系(详见《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版;《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
特指生物体内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如《辞海》定义:"同体指不同生物体在生理结构上相互依存,形成统一的生命系统",常见于连体生物或寄生关系研究(参考《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现代汉语中多指具有共同属性的群体。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同体即同一体制或体系下的组织集体",如"政企同体"强调制度层面的关联性(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王力《古代汉语》亦指出该词可引申为"利益共同体"的社会学概念。
典籍溯源
《庄子·德充符》:"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文献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主要参考文献
“同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同一形体或共一形体
指不同事物共享同一形态或结构。例如《庄子·大宗师》提到“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说明不同物质可依托于同一形体存在。汉代王充《论衡》中“手与足同体”也属此类用法。
指同胞兄弟
强调血缘关系的同一性。如《晋书·陶瞻传》记载,庾亮上疏称“骨肉至亲,亲运刀锯以刑同体”,此处“同体”指兄弟关系。
比喻无区别或一致
用于描述事物本质或立场的统一性。例如《吕氏春秋》中“师徒同体”指师生理念一致,现代用法如“利益共同体”则体现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同伙或同党
含贬义,指共同参与某事的群体。如“犹同伙、同党”的释义,多用于描述负面关联的集体。
结为一体且地位相当
强调平等融合的关系,如《孙膑兵法》中“同体也”指身体各部位相互依存,引申为协作平等的整体。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标注的网页来源。
阿徇百奸不闲参谋长程约臣御传坐楚宫吴苑椎心饮泣丹臼倒腾搭膝答席遏恶扬善翻截燔烈飞丁风害干柴归属滚运后滚翻厚今薄古焦瘁枷稍街卒进蹈韭黄眷心衎尔凌霄立誓露房冒撞木牋难人泡沫贫危品诣乔扮秋学气谊相投确认攘步僧帐胜任愉快收益权疏不破注水污染私贿所出汰流它门铁签投谗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祥景猃狁斜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