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的意思、痛悼的详细解释
痛悼的解释
[mourn deeply] 沉痛地哀悼
痛悼死难烈士
详细解释
沉痛哀悼。《晋书·温峤传》:“方赖大猷以拯区夏,天不憖遗,早世薨殂,朕用痛悼于厥心。” 唐 杜牧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赠吏部尚书崔公行状》:“ 开成 元年十月二十日,薨於治所……主上痛悼,輟朝一日。”《明史·曹文诏传》:“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承畴 闻,拊膺大哭,帝亦痛悼。”京剧《杨门女将》第四场:“ 宗保元帅 捐躯沙场,朝廷失此栋梁,孤心实为痛悼!”
词语分解
- 痛的解释 痛 ò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痛风。痛痒(a.喻疾苦,如“痛痛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痛痛”)。 悲伤:悲痛。哀痛。痛楚。痛惜。痛不欲生。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
- 悼的解释 悼 à 悲伤,哀念:哀悼。追悼。悼念。悼亡。悼唁。悼词。悼惜。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痛悼,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用于表达对逝者深切的悲伤与哀悼之情。其详细释义如下:
-
基本释义:
指深切地哀悼、悲伤地悼念。它强调因失去亲近或敬重的人(或事物)而产生的极度悲痛和惋惜之情。其核心在于“痛”所表达的深切痛苦与“悼”所代表的哀思相结合。
-
字义解析:
- 痛 (tòng): 本义指身体或精神上的剧烈苦楚、难受。引申为深切地、尽情地、彻底地。在“痛悼”中,“痛”主要取其“深切、极度悲伤”的含义。
- 悼 (dào): 本义指悲伤、哀伤。特指对死者的哀念、追思。在“痛悼”中,“悼”取其“哀悼、追念逝者”的核心含义。
- 结合: “痛”修饰“悼”,强调了哀悼的程度之深、情感之切,超越了普通的悼念,带有强烈的悲伤色彩。
-
用法特点与情感色彩:
- 对象: 主要用于悼念逝去的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德高望重者或英年早逝者),有时也可用于比喻对美好事物消亡的极度惋惜(如“痛悼一个时代的结束”)。
- 情感强度: 表达的情感非常强烈、深沉,包含巨大的悲伤、痛苦、惋惜和不舍。常用于庄重、正式的场合或书面语中。
- 语境: 常见于唁电、悼词、挽联、纪念文章、新闻报道(报道重要人物逝世或重大灾难)以及表达个人深切哀思的文字中。
-
例句:
- 全国人民痛悼这位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院士。
- 惊闻噩耗,亲友无不痛悼他的英年早逝。
- 在追悼会上,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痛悼遇难同胞。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之一,对词语的释义具有标准性。其对“痛悼”的解释核心即为“悲痛地哀悼(死者)”。
- 《汉语大词典》:大型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词条丰富,释义详尽,注重词源和用法。其对“痛悼”的释义同样强调深切的悲痛和哀悼。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作为《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机构,代表了我国汉语词汇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之一,其释义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注:由于无法提供具体有效链接,以上来源均为公认的权威汉语辞书及研究机构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痛悼”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深切悲痛地哀悼,常用于表达对逝者或重大事件的沉痛追思。例如:
- 痛悼死难烈士(、)
- 官方悼文中常见该词,如《明史》记载帝王对忠臣的痛悼
二、词源与结构
由“痛”与“悼”二字组成:
三、历史文献用例
- 《晋书·温峤传》记载帝王对臣子的痛悼:“朕用痛悼于厥心”(、)
- 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悼刘遵》中使用该词,体现其早期文学应用
四、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如政府追悼会、历史文献记载(、)
- 文学创作:表达强烈哀思的语境
五、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哀悼、悲悼
- 反义词:庆贺、欢庆(需结合语境)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庄重色彩,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悼念活动。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晋书》《明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鄙食碧宇卜课不克藏器待时臭名昭彰船丁楚牧簇崭新大慈大悲大雨颠东电子电压表俸积凤卣分田踾踧浮假覆墓根种故典歡惊花银昈分剪江焦心劳思脚韵积博祭公矩形看候类龟灵禽礼饩络头蟆蝈蒙昧无知睨眴陪葬毗勇戗堤迁所侨寓琪瑰轻系青玉倾辀毬式僧趺赏狎顺纳説和松架唢呐索偶庭帏通方外禄嚣烦谢家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