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聳立于高台上的屋宇。 宋 晏殊 《中園賦》:“載掃危榭,爰張宴豆。” 宋 韓維 《登湖光亭》詩:“匝岸平波清照雁,壓城危榭鬭回鴉。”
“危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如下:
危榭(wēi xiè) 由“危”和“榭”組成:
因此,“危榭”主要指聳立于高台上的屋宇,既強調建築的高聳形态,也可能隱含因高度或結構帶來的不穩定性。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宋代詩詞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危榭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高樓大廈或宮殿等建築物。
危榭的拆字部首為木(mù),前者是後者的一種,也是榭梁之屬。
危榭的筆畫數為11畫,其中危為6畫,榭為5畫。
危榭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篇中。原文是:“濟濟多士,秉文之楹。危在岐壑,榭在龍蛇。”
危榭的繁體字為「危榭」,保留了簡體字的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危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例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寫法為「危楨」。
1. 那座危榭高聳入雲,非常宏偉。
2. 老城區保存着許多古老的危榭建築。
危崖、高榭、巍峨
高樓、宮殿、廈
低矮、茅屋、平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