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執持。 唐 裴夷直 《觀淬龍泉劍》詩:“擊磨如不倦,提握願長從。” 唐 雍裕之 《題蒲葵扇》詩:“羨爾逢提握,知名自 謝公 。”
(2).執手,攜手。 唐 高適 《答侯少府》詩:“提握每終日,相思猶比隣。”
“提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執持
指用手拿住或握住物品,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執手、攜手
引申為牽手或親密互動,如唐代高適《答侯少府》中“提握每終日”,表達友人相聚時攜手交談的情景。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視為成語,意為“熟練掌握技能或知識”。例如:“他對技術提握精準,經驗豐富。” 該用法強調對事物的深入掌控能力,但需注意此解釋多見于現代詞典,古代文獻中較少見。
“提握”既可指具體的持物動作,也可表抽象的人際互動或能力掌握。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古典文獻中更側重前兩種字面意義。
提握,是一個漢字,由“手”和“是”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此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勢傳達方式。在古時候,人們常常通過手勢來進行交流。舉起手作為一種手勢,往往表示對某事的把握、掌控或理解。後來,這種手勢被形象地表達為“提”字和“握”字相結合的漢字,即“提握”。
在繁體字中,“提握”這個詞被寫作「提握」。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提握”為例,古代的寫法如下:
提:一提十四畫。上下居中,左側一豎,由左向右朝上延伸,再收筆向下畫斜向右的折線,最後縱筆收尾。
握:一提十一畫。上下居中,左側三個由上至下的橫折連線,右上方有一撇,最後縱筆收尾。
例句:
1. 政治家必須對社會的變化有一個深刻的提握。
2. 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保持對知識點的提握。
3. 運動員在比賽中需要對局勢的變化有着敏銳的提握能力。
相關的組詞:
提拔、提及、提醒、握手、控制、把握、把關、控制、掌握
近義詞:
把握、把持、掌握、把控、掌握、掌控、駕馭
反義詞:
失控、洩漏、松散、喪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