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廉介的意思、廉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廉介的解釋

清廉耿介。《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故人多愛之而不敬也” 裴松之 注引《辂别傳》:“﹝ 輅 ﹞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 質 性本卞急,好面折人過,然以廉介自居,未嘗營生事,四方饋獻皆不納。”《明史·馬謹傳》:“ 謹 性廉介, 楊士奇 嘗稱為‘冰霜鐵石’。”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 墨翟 之仁, 莊周 之高, 陳仲子 之廉介,自 漢 以後,可復得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廉介"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廉"和"介"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方正,特指為官或為人清廉自守、耿直不阿。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1. 核心含義:

    • 廉:本義指廳堂的側邊,引申為棱角、鋒利,再引申為不苟取、不貪污,即清廉、廉潔。《說文解字》釋“廉”為“仄也”,段玉裁注:“廉之言斂也。堂之邊曰廉……引申之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 介:本義指铠甲,引申為間隔、界限,再引申為獨特、孤高、耿直、有操守。《說文解字》釋“介”為“畫也”,段玉裁注:“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引申為特立、操守。
    • 合義:"廉介"結合了"廉"的清廉不苟取和"介"的耿直有操守兩重含義,形容一個人清廉自持,正直不阿,有明确的道德界限和堅定的操守,不為外物所動。常用于形容官員或士人的高尚節操。
  2. 具體表現與語境:

    • 為官清廉:指擔任官職時不貪污受賄,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生活簡樸。例如:“他為官數十載,以廉介著稱,家無餘財。”
    • 品行耿直:指性格剛直,堅持原則,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例如:“其人性情廉介,從不阿谀奉承。”
    • 操守堅定:指在利益誘惑或壓力面前能堅守道德底線,保持節操。例如:“面對重金賄賂,他展現了廉介的本色,嚴詞拒絕。”
    • 孤高自許(有時略帶貶義):在特定語境下,也可能指過分清高、孤僻,不近人情。但這層含義相對次要,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3.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 雖然"廉介"是一個古雅詞彙,但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特别是在評價曆史人物、強調傳統美德或描述某人具有極高道德标準時。其核心含義“清廉正直”在現代社會依然是被推崇的品質。
    • 使用時需注意其莊重、褒揚的色彩,通常用于正面評價。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廉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n jiè,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正直、清廉無私,強調在利益誘惑面前保持高潔的品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廉介”指清廉耿介,即為人正直、不貪污受賄,且性格剛正不阿。該詞常用于褒揚官員或士人的道德操守。

二、出處與曆史背景

  1. 典籍來源: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管辂傳》裴松之注引的《辂别傳》,文中提到:“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此處“廉介”被視作士人的外在修飾,與“忠孝信義”的核心品德形成對比。
  2. 後世用例: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官員“以廉介自居”,《明史》也以“廉介”形容官員剛正不貪的品格。

三、用法與場景

四、相關延伸

五、例句參考

  1. “為官38年,他‘不忍一日不盡心民事’,‘剛正廉介,卓然自立’。”
  2. “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

總結來看,“廉介”是對高尚品德的凝練表達,既包含廉潔自律,也強調性格的剛直不妥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标準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

安戀邦儲成周導驺得步進步邸肆對口快闆兒法後王風風魔魔焚削狗豨狗咬狗龜紗故侶孤邁顧念寒怯豪桀魂牌火維尖嘴縮腮澆陋交替雞谷劇憲看破枯骨磈磊辣臊梁辀林産林箊利嗖理職路在口邊慢膚漭滄冥阸沒地裡牧民内童逆賊排優漂泳趣味曲學阿世若之何山鵲刹柱詩集傳瑣縷讨征天基停雲銅川市頽志讬附浯溪石憲官校短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