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耿介。《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故人多愛之而不敬也” 裴松之 注引《辂别傳》:“﹝ 輅 ﹞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 質 性本卞急,好面折人過,然以廉介自居,未嘗營生事,四方饋獻皆不納。”《明史·馬謹傳》:“ 謹 性廉介, 楊士奇 嘗稱為‘冰霜鐵石’。”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 墨翟 之仁, 莊周 之高, 陳仲子 之廉介,自 漢 以後,可復得乎?”
“廉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n jiè,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正直、清廉無私,強調在利益誘惑面前保持高潔的品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廉介”指清廉耿介,即為人正直、不貪污受賄,且性格剛正不阿。該詞常用于褒揚官員或士人的道德操守。
總結來看,“廉介”是對高尚品德的凝練表達,既包含廉潔自律,也強調性格的剛直不妥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标準之一。
廉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廉”和“介”兩個字組成。它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一個人正直、清廉,不貪贓枉法。也可以用作名詞,指代廉潔正直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廉”字的部首是“廣”,它有11個筆畫;
“介”字的部首是“人”,它有4個筆畫。
來源:
“廉介”一詞最早出現于《˙周易履卦》:“先號咥以忍之,後可以托於魚,其祀可以享于祖廟。”意思是最初忍辱負重,後來可以信任他人,可以祭奠先祖。在此之後,“廉介”逐漸演變為形容詞,表示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不阿。
繁體:
“廉介”在繁體中寫作「廉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廉介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廉”字在古代用法中更多地強調廉潔、貞正的涵義,而“介”字在古代用法中更多地強調寬容、托付的意義。
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是這個組織中最廉介的人,深受大家的尊敬。
2. 廉介的人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屈服于誘惑。
3. 廉介的官員能夠承受住各種誘惑,堅守原則。
組詞:
1. 廉潔:指人的品德高尚,從而能夠忍辱負重,堅守原則。
2. 廉政:指政治、行政機關廉潔、清正,不受************的侵害。
3. 正直:指一個人言行端正,不偏不倚,做事光明磊落。
近義詞:
1. 清廉:指人操守高潔,不貪污受賄。
2. 廉正:指人的品行正直,不畏強權,不受賄賂。
3. 正直:指一個人言行端正,不偏不倚,做事光明磊落。
反義詞:
1. 貪污:指************、侵吞公款。
2. 腐敗:指用權力謀取私利,************。
3. 不正直:指人行為不誠實,不守道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