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替的人。 唐 王梵志 《用錢索新婦》詩:“替人既到來,條録相分付。”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推讓》:“準例,替人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職田。” 清 黃景仁 《烏江吊項羽》詩:“好尋鬼母揮餘淚,自有 獅兒 作替人。”
替人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代替他人行事或承擔責任的人
指臨時或長期替代他人完成某項任務、職務或角色的人。例如代課教師、代理職務等場景中,執行原主體職責的個體。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受雇代為承擔事務者
特指以雇傭形式替代他人處理事務的職業,如“替身演員”“代駕司機”等,強調其服務性與臨時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在文學語境中可指代“替身”,如戲劇中替代主角完成高危動作的角色,或隱喻為他人承擔後果的象征形象。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先秦文獻中偶見以“替人”指代殉葬的仆從或器物,屬曆史語義,現代漢語已淘汰。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權威參考依據:
“替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指代替他人承擔責任或行動,由“替”(代替)和“人”(他人)組成,強調替代行為。也可指接替的人,即職位或責任的繼任者。
替代他人
表示主動或被要求代替他人完成任務,如“替人憂心”“替人送行”。
例句:
“但替别人憂慮總不如替人家歡喜。”(老舍作品引用)
“自有獅兒作替人。”(清代黃景仁詩句)
接替者
多用于職位或事務的交接,如唐代文獻中提到的“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職田”。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封氏聞見記》《王梵志詩》等文獻來源。
抱材播耕冊府巉空啜喇翠帏調驅奉玄服食告密公朱孤獨歸朝貴衙歸诒畫論畫影圖形會館靧面輝然火母湖湘簡筆犍牛簡秀箕疇機會精誦救焚九子鈴客銷斄牛鹿裘民役撚碎佩紫潛圖問鼎情郎诠第權議桡販子颯遝生發未燥聖去深念濕疫說開悚企素幔讨滅頹敗王軌望江亭妄境五苦狎從線材小舅子熙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