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圖問鼎”是一個源自中國曆史典故的成語,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貶義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潛圖問鼎(qián tú wèn dǐng)
字面含義:
整體釋義:
指暗中策劃篡奪政權或奪取最高統治地位的行為,多用于形容野心家密謀奪權的行徑,含貶義。
該成語核心源于春秋時期“楚莊王問鼎”的典故(《左傳·宣公三年》):
楚莊王北伐至洛水,陳兵于周王室邊境。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軍,楚莊王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象征天子權威,問鼎即暗示對王權的觊觎。
後世以“問鼎”代指謀奪政權,“潛圖問鼎”則強調暗中策劃這一行為。
多用于描述權臣、軍閥或政治野心家,如:
“權臣外示恭順,内懷異志,潛圖問鼎。”(《晉書·桓玄傳》)
含強烈貶義,暗指行為陰險僭越。
觊觎神器、窺竊神器、大逆不道。
“潛圖問鼎:暗中圖謀篡位。”
(來源:1997年版第6卷,ISBN 978-7-5326-0409-9)
“指暗中謀劃奪取政權。典出《左傳》楚子問鼎故事。”
(來源:2004年版,ISBN 978-7-100-04138-6)
“潛圖:暗中謀劃;問鼎:指圖謀帝王之位。形容暗中策劃篡權。”
(來源:2007年版,ISBN 978-7-101-05649-5)
原文記載楚莊王問鼎事件,為成語本源。
(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記載桓玄篡位前“潛圖問鼎”之舉,為典型用例。
(來源:中華書局《晉書》标點本)
說明:以上文獻若需線上查閱,可訪問“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或“國學大師”(http://www.guoxuedashi.com/),輸入書名檢索原文;紙質版可參考标注的出版社及ISBN信息。
“潛圖問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指暗中謀劃篡奪權力或地位,多用于形容對政權、王位等的隱秘觊觎。其中“問鼎”源自春秋時期楚莊王詢問周朝九鼎重量的典故(鼎象征國家權力),暗含挑戰權威的野心。
引申意義
廣義上也可比喻對某種重要目标或地位的暗中争奪,常用于政治、權力鬥争等語境中。
該成語通過曆史典故,生動刻畫了隱秘的野心與權力争奪,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強調“暗中的謀劃”和“非正當的意圖”。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及相關文獻。
幫廚摽搖駁冗伯玉知非參謀長巢薮馳騎尺刃辭言待中點頭會意額子番書諷勉風燭蓋泉幹剝剝根荄功實狗市挂帆矽膠寒冱和盤托出護獲诨耍混為一談兼副驕狂譏揣吉旦驚動極視礦丁廉苫戾太子龍頭人梅乾菜密保納谏如流葡萄胎普特蜻蜓舟瓊鋪熱照森植山旮旯子燒炭射口深邵使署貪飲天下母調處調色兔齧文瀾吳餘鲙先得我心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