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圖問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指暗中謀劃篡奪權力或地位,多用于形容對政權、王位等的隱秘觊觎。其中“問鼎”源自春秋時期楚莊王詢問周朝九鼎重量的典故(鼎象征國家權力),暗含挑戰權威的野心。
引申意義
廣義上也可比喻對某種重要目标或地位的暗中争奪,常用于政治、權力鬥争等語境中。
該成語通過曆史典故,生動刻畫了隱秘的野心與權力争奪,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強調“暗中的謀劃”和“非正當的意圖”。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及相關文獻。
《潛圖問鼎》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黑暗中秘密策劃,暗中行動,最終獲得成功,達到權位巅峰的意思。潛指暗中,秘密;圖指謀劃,策劃;問鼎指向權力的最高層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潛字由水部和錢部組成,拆分成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為14畫。
圖字由囗部和土部組成,拆分成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為8畫。
問字由口部和門部組成,它的總筆畫為6畫。
鼎字由钅部和釜部組成,它的總筆畫為12畫。
來源:
成語《潛圖問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在雍王楚載的面前拉下地圖,讓他從地圖上指鹿為馬,試圖幹擾楚載的判斷能力。此後,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繁體:
《潛圖問鼎》是該成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潛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潛」,圖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圖」,問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問」,鼎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鼎」。
例句:
他以民族團結為借口,潛圖問鼎,最終掌握了整個政權。
組詞:
潛行、潛移默化、圖謀、圖案、圖騰、問詢、問候、鼎力相助、鼎祚、鼎立等。
近義詞:
暗中謀劃、秘密策劃、暗箱操作、掌權、得勢、權傾天下。
反義詞:
光明正大、公正、坦蕩、謙遜、屈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