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st years of a dynasty or century] 一個世紀或一個朝代的最後一段時期
19世紀末葉
明朝末葉
(1).猶末世。指王朝末期。 漢 荀悅 《申鑒·時事》:“ 周 之末葉,兵革繁矣。” 晉 陸機 《辯亡論》上:“爰及末葉,羣公既喪,然後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釁。” 金一 《文學觀》:“ 三閭 弟子,唱吟於 湘 楚 之涯,其菁英益肆於 漢 ,至 唐 之末葉而醨。”今謂世紀的最後幾年為“末葉”。如:十八世紀末葉。
(2).猶言後世子孫。 漢 蔡邕 《太尉楊公碑》:“其先蓋 周武王 之穆, 晉 唐叔 之後也。末葉以支子食邑於 楊 ,因氏焉。”
(3).最後一頁。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這一期是新印的《現代評論》……翻開初版來,校勘下去,都一樣,不過末葉的金城銀行的廣告已經杳然,所以一篇《女師大的學潮》就赤條條地露出。”
“末葉”是漢語中表示時間節點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某一曆史階段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後期階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末葉”特指“一個世紀或一個朝代的最後一段時期”,例如“19世紀末葉”“明朝末葉”。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末”本義為樹梢,引申為末端、末尾;“葉”在古漢語中可作“時期”解(《說文解字》注:“葉,世也”)。二字組合後,通過隱喻手法将空間概念轉化為時間概念,形成“末期階段”的特定含義。《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尤其適用于曆史分期表述。
在具體使用中需注意:
典型用例可見王國維《殷周制度論》:“周室末葉,禮崩樂壞”,以及《後漢書·儒林傳》:“逮至末葉,群雄競逐”等曆史文獻記載。
“末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一個世紀或一個朝代的最後一段時期。例如:
時間範疇
常用于描述曆史階段或生命周期的尾聲,帶有“接近結束”的意味。例如“周之末葉,兵革繁矣”(《申鑒·時事》),強調王朝後期的動蕩。
引申含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時間或曆史階段的表達,其他引申義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更多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曆史文獻。
阿月白麾八陉唱經抽煙傳癖吹手次氯酸寸地丹泉倒倉垌田掇皮飜覆鳳凰車風礫撫世賦頌耕犁光陸秃撼落化石卉汨昏瞀堅白相盈講量簡練揣摩教迪交讓稽定謹禀京直舊交科減狂憨蘭草攬轉鸾台路碑陸麗掄魁邏候詉詉懦怯排籤前星橋陵栅孔擅勢失之毫厘,差以千裡守保手風琴私黩肆法粟紅貫朽土肉危樯霞腳蝦目希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