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凄慘暗淡。 宋 姜夔 《凄涼犯》詞序:“予客居闔戶,時聞馬嘶,出城四顧,則荒煙野草,不勝凄黯,乃著此解。”
凄涼暗淡。 明 高啟 《次韻楊孟載早春見寄》:“朝來風雨況凄黯,雨濕城頭旗不展。”
“凄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 àn,主要形容環境或情感上的凄涼、暗淡。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凄涼犯》 或《次韻楊孟載早春見寄》 等文獻。
《凄黯》是一個描述悲傷、沉郁和陰暗的詞語。它常常用來形容環境、氣氛或者個人心情的壓抑、寂寞和無望。
《凄黯》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凄”部的部首是“冫”,它的筆畫數量為2;“黯”部的部首是“黑”,它的筆畫數量為13。
《凄黯》是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的合并。其中,“凄”原本表示寒冷、悲傷的意思;“黯”則表示黑暗、昏暗。将這兩個詞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詞語《凄黯》。
《凄黯》的繁體字是“淒暗”,雖然字形稍有變化,但仍然保留了相同的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和現在有所不同。《凄黯》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淒闇」。
1. 天空飄着烏雲,氣氛凄黯而沉重。
2. 他離開後,整個房間變得凄黯起來。
1. 凄涼:形容景象、環境或情感的悲涼、蕭條。
2. 黯淡:形容光線或色彩暗淡無光。
3. 凄美:形容悲傷而美麗動人。
1. 郁郁:形容心情憂郁、沉悶。
2. 憂傷:形容悲傷、痛苦的心情。
3. 陰沉:形容天氣或心情陰暗、不開朗。
1. 明亮:形容光線明亮、氣氛開朗。
2. 愉快:形容心情愉悅、輕松。
3. 美好:形容事物或情感美好、積極向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