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渟渟的意思、渟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渟渟的解釋

水平靜貌。 唐 白居易 《冷泉亭記》:“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纖埃不動,微波以寧,熒熒渟渟,瑞現祥形。” 元 彭九萬 《淩波辭賦水仙花》:“明波渟渟兮渺愁予,含香懷春兮中心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渟渟"是一個漢語形容詞,讀音為tíng tíng,主要用來形容水靜止不流動的樣子,引申為平靜、安詳 的狀态。

其詳細釋義和用法如下:

  1. 本義:水靜止不流

    • 這是“渟渟”最核心的含義。它描繪的是水面完全沒有波瀾、完全停滞的狀态,不同于“涓涓”的細流或“滔滔”的奔湧。
    • 例: “池水渟渟,映照着藍天白雲。” (形容池水非常平靜,像鏡子一樣)。
  2. 引申義:平靜、安詳

    • 由水的靜止不動,引申用來形容環境、氛圍或人的神情、心境等處于一種安甯、祥和、沒有紛擾的狀态。
    • 例: “夜深人靜,月色渟渟。” (形容夜晚的月光甯靜安詳)。
    • 例: “他神态渟渟,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形容人的神态平靜從容)。

語源與構成:

文學與典籍中的運用: “渟渟”是一個帶有一定文學色彩的詞彙,常出現在古典詩詞、散文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用以營造甯靜、優美或超脫的意境。例如在描寫湖泊、深潭、月色、心境等場景時使用。

“渟渟” (tíng tíng) 是一個描繪水停止流動而呈現的絕對靜止狀态 的形容詞,并由此引申形容環境、氛圍或心境的極度平靜與安詳。它源于“渟”字的本義,通過重疊加強了靜止、安甯的意象,是一個富有畫面感和文學韻味的詞彙。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 (ISBN: 9787806828885 / 9787540324750) - 對“渟”字本義的解釋。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 收錄“渟”字,釋義為“〈書〉水停滞”。
  3. 王力等.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ISBN: 9787100090538) - 收錄“渟”字,釋義包含“水積聚不流”,并可能收錄“渟渟”或提供相關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渟渟”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疊詞,其核心含義與“水”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1. 本義
    “渟”字從水(氵),“亭”聲,原指水靜止不流動的狀态。疊用“渟渟”時,常形容水面平靜、積聚停留的樣子,如古文中可用以描寫湖泊或深潭的靜谧。

  2. 引申義
    因水靜而深的特點,“渟渟”可比喻人的品性沉穩、莊重,類似成語“淵渟嶽峙”中“渟”的用法,形容人如靜水般内斂持重,氣度不凡。

  3. 音韻與語境
    作為疊詞,“渟渟”在韻律上強化了“靜止、安定”的意象,多見于詩詞或文學描寫中,例如:“心若渟渟止水,波瀾不驚”,借水的靜止狀态暗喻心境的平和。

需注意:“渟”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單獨收錄,其使用多依托文言或特定語境。若需具體應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或參考古籍用例進一步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豹腳暴蹷保姆跋尾采政蠶頭鼠尾倡情冶思承天命笞譴初藳純鈞蹈水點筆颠旄諷玩風移俗易佛法僧共敝犷悍觀者成堵孤劍合離斛鬥悔遁堅額健舌間距夾袍解固急急如令謹戶機事不密琅琊老土掠取林地漏眼馬王堆蘑菇黏贅陪話破馬起蕩騎鶴秦漢子丘吾齊嚴人民教師三寫成烏掃徑贍切善騎者堕神龍見首不見尾首造司直歲制條枚體知外傷香幄小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