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犷悍的意思、犷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犷悍的解釋

(1) [uncouth] 粗野強悍

龍茸之下,直道有立;犷悍之内,義威必行。——唐· 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試大理寺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志銘》

(2) (義威:指教化和刑法)

詳細解釋

粗野強悍;兇悍。《晉書·李勢載記論》:“﹝ 巴 濮 ﹞資剽竊以全生,習獷悍而成俗。”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三:“蓋獨象乃衆象之最獷悍者,不為羣象所容者,故遇之則蹂而害人。”《清史稿·兵志四》:“ 道光 季年, 張國樑 募 廣東 潮州 鄉兵追逐 粵 寇,轉戰東下,卒以獷悍不馴,遂至潰散。” 梁斌 《紅旗譜》五九:“﹝ 張嘉慶 ﹞那犷悍的性格,要想用女人的愛情,鬼神的魅力去馴服,是萬萬不能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犷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釋

  1. 性格特質:多指人帶有原始或未加修飾的勇猛氣質,既包含“粗犷”的豪放感,又隱含“兇悍”的野性。例如,柳宗元在《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試大理寺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志銘》中,用“犷悍之内,義威必行”描述通過教化與刑法約束強悍民風。
  2. 文化背景:常用于形容邊疆或民風剽悍的地域人群,如《晉書》提及巴濮地區“習犷悍而成俗”(注:此來源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曆史文獻用例:“龍茸之下,直道有立;犷悍之内,義威必行。”
  2. 現代語境擴展:“劍柄裹着皮質長帶,隨意而犷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完整例句,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的造句示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犷悍:詞義及來源

犷悍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人或物的威武強大、勇猛兇惡的特點。它可以形容人的氣概、行為或事物的性質和特點。這個詞的拼音是guāng hàn。

犷悍由兩個部首組成,犭和心。犭是犬類部首,表示與犬有關,心是漢字中的“心”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七畫。

犷悍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康熙字典》。它是從“犷”和“悍”兩個字合并而成,犷指猛烈、強大,悍指兇猛、勇猛。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詞彙,用來形容人或物的威武、勇猛的特點。

犷悍的繁體字

犷悍的繁體字為「獷悍」,在繁體字系統中,用「獷」來表示「犷」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态有較大的差異,犷悍一詞的古代寫法是「狂悍」。在這種寫法下,「犷」用「犭」部外加「王」字旁,「悍」則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的犷悍氣質讓人不敢小觑。(形容人的威武氣勢)

2. 這輛犷悍的越野車可以輕松通過各種複雜的地形。(形容車輛的強大性能)

3. 這部小說描繪了一個犷悍無畏的英雄形象。(形容人物的勇敢堅毅)

組詞

- 犷狠: 形容殘忍兇猛

- 犷戾: 形容兇暴兇狠

- 犷狂: 形容蠻橫放肆

- 犷骨:形容兒女有男子氣概

近義詞

勇猛、強悍、威武、兇猛

反義詞

溫和、柔弱、膽怯、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