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停省的意思、停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停省的解釋

裁撤,裁減不用。《後漢書·韋彪傳》:“往時 楚 獄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職,而類多小人,好為姦利。今者務簡,可皆停省。”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牀上唯施七星闆;至如蠟弩牙、玉豚、錫人之屬,并須停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停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廢止、裁撤或取消某項事務、機構、制度或開支等,強調使其停止運作或不再生效。該詞具有鮮明的書面語色彩,尤其在古代公文或正式語境中使用較多,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停省指停止并省去。具體指對原有的、正在進行的或計劃中的事物(如官職、機構、項目、開支、儀式等)予以廢除、撤銷或取消,使其不再存在或繼續執行。其核心在于“終止”和“去除”的雙重動作。

  2. 詞源與用法特點

    • 構成分析:由動詞“停”(停止、中止)和“省”(shěng,此處意為省去、省略、減免)組合而成,屬于并列結構的複合詞。
    • 語體色彩:具有濃厚的書面語和正式語體色彩,在古代官方文書、奏章、政令中尤為常見,用于表達官方對制度、機構、開支等的裁撤決定。
    • 曆史語境:常出現在描述精簡機構、削減開支、改革制度的語境中。例如,史書中記載朝廷為節省開支或提高效率而“停省”某些官職或機構。
  3. 現代使用情況

    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停省”一詞已非常罕見,基本被“取消”、“撤銷”、“廢止”、“裁撤”、“精簡”、“削減”等更常用的詞語所取代。它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制度或仿古的書面表達中。

  4.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對“停省”的釋義明确為“裁撤,裁減省并”。該詞典提供了詳實的古代漢語詞彙釋義,是研究漢語詞彙的重要工具書。
      •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然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停省”,但該詞典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其編纂原則和釋義方法對于理解詞彙的演變和規範用法具有指導意義。對于古語詞,該詞典通常也會收錄并注明其古義。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 曆史文獻例證:

      例如,《宋史》等史書中常有關于“停省冗官”、“停省不急之費”等記載,這是該詞在古代官方語境中實際應用的體現。

      • 來源:《宋史》(元·脫脫等撰,中華書局點校本)。

“停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廢止、裁撤、取消,主要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尤其指官方對機構、官職、開支等的撤銷行為。其核心在于表達“停止并去除”的動作。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已被“取消”、“撤銷”、“廢止”等詞所替代,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書面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

“停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íng shěng,其核心含義為裁撤、裁減不用,主要用于描述對機構、職位或事物的廢止或簡化。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曆史出處與用法

  1. 《後漢書·韋彪傳》
    記載東漢時期因政務簡化,裁撤冗餘職位:“往時楚獄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職……今者務簡,可皆停省。”。
  2. 《顔氏家訓·終制》
    北齊顔之推提及喪葬習俗改革時,主張停用蠟弩牙、玉豚等陪葬品:“并須停省。”。

現代延伸


相關成語與詞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詞彙,可參考《後漢書》《顔氏家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俄羅斯白折子鮑姑井北京市背義忘恩璧連筆下留情殘膏茶錢扯線宮戲赤忱楚巫麤猥達荷美人黨官電瓷頂手棟甍二陵封皮條鳳躍感目趕頭水臯鷄貫頂廣從廣武君孤往恒分橫生枝節急不可待警兵積念進門盞金盞花告存鞠弭況乎來往兩年倫巴蠻皮冒疾魅狐鷗伴霹靂舞契洽仁孝勺口攝氏溫标詩騷十惡不赦熟腳四季豆素十錦太陽穴逃返菵草小飰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