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急不可待的意思、急不可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急不可待的解釋

[extremely anxious;be too impatient to wait] 心急火燎,決不能再作等待。亦作“急不可耐”

詳細解釋

急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母﹞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裡外始可購緻。時廝騎皆被差遣,生性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七:“‘老九快點!快點……’八大金剛有點急不可待。”亦作“ 急不及待 ”、“ 急不可耐 ”。 清 袁枚 《新齊諧·騙術巧報》:“其人不料此船仍回,急不及待持行李先付水手,身躍入艙。”《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六個人剛剛坐定, 胡統領 已急不可耐,頭一個開口就説。”《花城》1981年第4期:“貼上從郵局買到的郵票,便急不及待地寄出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急不可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í bù kě dài,其含義可拆解為:

  1. 字面結構

    • “急”指急切、急躁;
    • “不可待”即無法等待。整體意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或行為極度急切。
  2. 核心詞義
    強調因急切渴望某事物而失去耐心,常用于描述因期待、焦慮或興奮等情緒導緻的行為失控狀态。例如:

    “他急不可待地拆開禮物,完全顧不上禮節。”

  3. 與“迫不及待”的異同

    • 同義性:兩者均表示急切難耐,可互換使用(例如:“急不可待/迫不及待地想出發”)。
    • 細微差異:
      • “迫不及待”更偏向客觀描述時間緊迫(如“火車快開了,他迫不及待地沖出去”);
      • “急不可待”略側重主觀情緒焦躁(如“孩子急不可待地想吃糖果,哭鬧起來”)。
  4. 典型用法

    • 作謂語:如“衆人急不可待,紛紛催促”;
    • 作狀語:如“她急不可待地追問結果”;
    • 作定語:如“急不可待的神情”。

提示:該成語無明确古籍出處,是現代漢語中高頻使用的四字短語,日常交流與文學創作中均可靈活應用,需根據語境選擇搭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急不可待

《急不可待》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形容迫不及待、焦急無比的心情。這個詞由三個字組成,包括“急”、“不”和“可待”。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急”字的部首是心,它是一個意為“心髒”的象形字; - “不”字的部首是一,它是一個意為“口”的象形字; - “可”字的部首是口,它是一個意為“口”的象形字; - “待”字的部首是彳,它是一個意為“行走”的象形字。

從字義上來看,急不可待的字源較為清晰,其中“急”意為急迫的意思,而“不可待”則是指不能等待。

在繁體字中,急不可待的寫法為「急不可待」,字形相對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急不可待的寫法稍有變化。其中,古代的“可”字寫作“可”字的變體“”。

下面是一些急不可待的例句:

1. 他盼望着快點兒見到她,急不可待。 2. 在考試之前,他都會感到急不可待。

與急不可待有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急迫、焦急、迫不及待、迫在眉睫。

近義詞:火急、迫切、緊迫。

反義詞:從容、不急、冷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