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自前往。喻指歸隱。《文選·陶潛<歸去來辭>》:“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 清 曾國藩 《苗先簏墓志銘》:“授徒窮鄉。制藝試帖之屬,不中有司程度,學子稍稍引去。君益冥心孤往,孑焉寡儔。” 清 龔自珍 《尊史三》:“若夫高騫遠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隱矣,焉用文之?”
“孤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詞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孤往”與“獨往”含義相近,但更側重精神層面的孤高,而“獨往”可指實際行為(如一人前往)或哲學上的超然(如嵇康“含道獨往”)。
如今可用于形容堅持己見、不依附群體的行為,例如:“他在學術研究中孤往探索,終成一家之言。”
注: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3、5等來源。
《孤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具有獨特的意義。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介紹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單個字的拆分部首不適用于《孤往》這個詞,因為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
《孤》的拆分部首是“又”,它的筆畫數為六畫。
《往》的拆分部首是“彳”,它的筆畫數為八畫。
《孤往》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或者律詩中,以表達人處于孤獨境地,旅行途中或者寄托感情的主題。
對于繁體化的寫法,《孤》的繁體字形為「孤」,《往》的繁體字形為「往」。
在古時候,通常采用篆書、隸書或者楷書來書寫《孤往》這個詞。篆書是古人的一種字體書寫風格,筆劃較繁複;隸書是臨摹自篆書,隨着時間的推移,書寫趨向簡化;楷書是現代書法中的一種字體,行筆規範,極富美感。
《孤往》的使用場景較多,可以作為詩句、歌詞、散文等的組成部分。
例如:
1. 他獨自一人孤往北方,尋找自己的命運之路。
2. 在茫茫大漠中,我默默地孤往,隻為了追尋内心的那份熱忱之情。
《孤往》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孤獨往返
2. 孤苦伶仃
3. 孤單流浪
近義詞包括:
1. 獨自前行
2. 孤立行走
反義詞包括:
1. 夥同同行
2. 伴隨同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