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铁钩锁 ”。中国画用笔的一种技法。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 南唐后主 李煜 善用此法,与 唐 柳公权 书法的用笔极为相近。 宋 黄庭坚 《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 江 南铁钩锁,最许 诚悬会 。”自注:“世传 江 南 李主 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鉤勒成,谓之铁鉤锁。自云惟 柳公权 有此笔法。” 清 查慎行 《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忽然幻作铁钩锁,世有 诚悬 应识我。”
“铁钩锁”一词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一种传统绘画用笔技法,特点是笔势刚劲连贯,线条如铁丝般纠缠勾连。该技法由南唐后主李煜首创,并被认为与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笔法有相似之处。
典型例证:宋代黄庭坚在《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中提到“江南铁钩锁”,并自注李煜画竹时“自根至梢一一勾勒成”的技法特点。
指一种由铁钩和锁体组成的物理锁具,通过钩齿咬合实现锁闭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常见于防盗场景。不过此解释的权威性来源较少,且多为网络非专业描述。
部分词典类网页(如、3、5)仅标注该词为互见词条,未提供具体释义;而提到的“形容关系紧密”的成语用法,在权威文献中未见广泛佐证,需谨慎参考。建议优先以绘画术语为核心释义。
《铁钩锁》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用铁做成的钩子形状的锁具,用于锁住或固定物品。这种锁具通常具有很强的耐力和安全性。
《铁钩锁》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钅”和“钩”,分别是“金属”和“钩子”的意思。它的总共有16画。
《铁钩锁》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的锁具大多由金属制成。铁钩锁属于古代锁具的一种,它通过铁质的钩子牢固地固定住门窗或其他物体。
《铁钩锁》的繁体字是「鐵鉤鎖」。在繁体字中,「鐵」代表铁,「鉤」代表钩子,「鎖」代表锁。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铁钩锁》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是「鐵鉤鎖」。
1. 他用铁钩锁住了木箱,防止里面的宝贝被盗。
2. 前门的铁钩锁坏了,跑去找铁匠修理。
3. 这把锁看起来很坚固,一定是个铁钩锁。
铁钩、钩子、锁具
铁链锁、挂锁、铁掌柜
电子锁、密码锁、指纹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