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鞗革的意思、鞗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鞗革的解釋

馬絡頭的下垂裝飾。《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鞗革忡忡。” 孔穎達 疏:“鞗革,轡首垂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吳明徹墓志銘》:“暢轂文茵,鉤膺鞗革。” 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 韓侯 之鞗革金厄,暫殿方維,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還鈞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鞗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鞗革(tiáo gé)指馬絡頭的下垂裝飾,即古代馬具中用于裝飾辔首(馬籠頭)的垂飾部分。這一解釋來源于《詩經·小雅·蓼蕭》中的記載:“既見君子,鞗革忡忡。”

文獻例證

  1. 《詩經》引用: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注釋“鞗革”為“辔首垂也”,即馬辔頭部的下垂裝飾。
  2. 北周庾信《周大将軍吳明徹墓志銘》:“鈎膺鞗革”,描述馬具的華美。
  3. 宋代曾鞏《與定州韓相公啟》:“韓侯之鞗革金厄”,借古喻今,指代尊貴的儀仗。

辨析

需注意與“鞈革”(gé gé)區分:後者指古代皮革制的胸甲(如《管子·小匡》中記載),屬于防護用具,與“鞗革”的裝飾功能無關。

“鞗革”是古代文學中描述馬具裝飾的專有詞彙,多見于先秦至唐宋文獻,體現古代車馬文化的細節。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注疏或古代名物考據類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鞗革:解析一個古老詞彙

鞗革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它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意義。以下将對鞗革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詳細介紹。

一、鞗革的意思

鞗革指的是一種可以用來制作馬鞍的皮革材料。在古代,馬匹扮演着重要的軍事和交通工具的角色,而鞗革則是馬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鞗革在古代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鞗革的部首是革(gé),表示與皮革相關;它的筆畫數為16畫。

三、來源

鞗革一詞起源于《說文解字》。在古代,漢字豐富多樣,每個字都有着獨特的來源和演變過程,《說文解字》是其中一部經典的字書,它對鞗革一詞的解釋給予了深入的闡述。

四、繁體

鞗革的繁體字為鞗革,沒有發生變化。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鞗革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形态和現代有所差異,而且隨着曆史的演變,漢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不過,鞗革一詞在古代的基本形态與現代基本相符。

六、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鞗革一詞的例句:

1. 他買了一塊好的鞗革來制作馬鞍。

2. 這種鞗革質地堅韌,適合長時間騎行。

七、組詞

與鞗革有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1. 馬鞍:指放在馬背上供騎者乘坐的器具。

2. 鞍具:馬具的一部分,用于固定馬鞍和鞍座。

八、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鞗革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皮革、馬鞍材料等。反義詞則可能沒有明确對應。

通過對鞗革的深入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曆史的發展。同時,了解這些詞彙的意義和用法,可以拓展我們的詞彙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