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家訓。《新唐書·房玄齡傳》:“﹝ 房玄齡 ﹞治家有法度,常恐諸子驕侈,席勢淩人,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令各取一具。”參見“ 家訓 ”。
“家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家誡”指家庭中長輩對晚輩的教誨與規勸,核心是傳遞道德準則和處世智慧。該詞由“家”(家庭)和“誡”(規勸)組成,強調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後代品德。
家誡不僅是家庭内部的道德規範,更承載了中華文化中“修身齊家”的思想,對古代士大夫階層價值觀形成有深遠影響。現代教育中,其強調的勤儉、謙遜等原則仍具借鑒意義。
如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可參考《新唐書·房玄齡傳》或歐陽修相關文集。
《家誡》一詞可以理解為“家庭規誡”或“家教規訓”。它是指家長或長輩對後輩子女的言傳身教,以教誨和規勸的方式傳承家族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和家庭傳統。
《家誡》一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宀”和“讠”。其中,“宀”是表示“宅”的意思,作為上部,而“讠”則是表示“言語”的意思,作為下部。
《家誡》一詞的總筆畫數為15畫。其中,“宀”的筆畫數為3畫,“讠”的筆畫數為4畫。
《家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在家庭倫理教育方面有着深遠的影響。古代中國家族制度重要的一環就是家庭教育,家長通過口頭傳承和言傳身教,将自己對道德倫理的理解和要求傳給子女,以此保證家族價值觀的傳承和家族的延續。
《家誡》的繁體寫法為「家誡」。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發展經曆了不同階段。《家誡》在古代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比如在字的組織結構、字形方面會有一些變化。具體古代寫法則因時代不同而異,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 祖輩的家誡紮根于家族文化,是我們家庭的精神財富。
2. 父親常常引用家誡教育我們要端正态度,尊敬長輩。
家教、家訓、家規、家風、家庭價值觀、家族傳統、家譜
家規、家風、家訓
放任、散漫、無教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