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誡的意思、家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誡的解釋

猶家訓。《新唐書·房玄齡傳》:“﹝ 房玄齡 ﹞治家有法度,常恐諸子驕侈,席勢淩人,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令各取一具。”參見“ 家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家誡,又稱家訓、家規或家範,是中國古代家族内部用于教育、規範子孫後代行為準則的書面訓示或口頭教誨。它承載着家族的文化傳統、道德觀念和處世智慧,是中華傳統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核心定義

    家誡指家族長輩(如父母、祖輩)或家族中有威望者,為教導、約束家族成員(尤其是子孫)而制定的行為規範、道德準則和生活箴言。其核心目的在于維系家族秩序、傳承優良家風、培養後代品德。根據《漢語大詞典》,“誡”有“告誡、規勸”之意,“家誡”即“家庭中的告誡或規訓”。

  2. 曆史淵源與形式

    家誡傳統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早期多為口頭訓誡,後逐漸發展為書面形式。其體裁多樣,包括:

    • 專論文章:如諸葛亮的《誡子書》、顔之推的《顔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訓)等系統論述治家、修身、處世之道的著作。
    • 書信、遺訓:長輩寫給子孫的教誨信件或臨終囑托,如司馬談的《命子遷》。
    • 家族規約:以條文形式明确家族成員的權利、義務及獎懲規則,多見于族譜或祠堂規約中。(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3. 核心内容

    家誡内容涵蓋個人修養、家庭倫理、社會交往等多個層面,主要包括:

    • 修身立德:強調勤儉、誠信、仁愛、謙遜、立志、好學等個人品德修養。
    • 孝悌睦親:規範家庭成員間的行為,強調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和睦宗族。
    • 治家之道:教導如何管理家庭事務、處理家庭關系、教育子女、勤儉持家。
    • 處世哲學:指導如何謹慎交友、明辨是非、遵守禮法、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 職業勸勉:鼓勵讀書仕進、務農經商等正當職業選擇,強調敬業守分。(來源:張岱年主編《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 社會功能與意義

    • 道德教化:是傳統社會進行倫理道德教育最基礎、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将儒家倫理具體化、生活化。
    • 家族維系:通過規範行為、統一價值觀,增強家族凝聚力和穩定性,維護家族聲譽。
    • 文化傳承:承載并傳遞家族乃至民族的曆史記憶、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生活智慧。
    • 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法律和禮制的重要補充,在基層社會秩序構建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來源:徐梓《家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代表文獻與影響

    曆史上著名的家誡文獻,如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被譽為“家訓之祖”)、清代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流傳極廣的啟蒙讀物)、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等,不僅深刻影響了各自家族的後代,也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遺産和精神財富,對塑造民族性格和道德規範産生了深遠影響。(來源: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家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含義

“家誡”指家庭中長輩對晚輩的教誨與規勸,核心是傳遞道德準則和處世智慧。該詞由“家”(家庭)和“誡”(規勸)組成,強調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後代品德。

二、曆史背景與典型例子

  1. 形式起源:家誡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如王肅的《家誡》,唐代房玄齡曾收集古今家誡編成屏風供子孫學習。
  2. 經典作品:
    • 歐陽修《家誡》: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學習與修身;
    • 諸葛亮《誡子書》:提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核心理念。

三、内容與特點

四、意義與影響

家誡不僅是家庭内部的道德規範,更承載了中華文化中“修身齊家”的思想,對古代士大夫階層價值觀形成有深遠影響。現代教育中,其強調的勤儉、謙遜等原則仍具借鑒意義。

如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可參考《新唐書·房玄齡傳》或歐陽修相關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熬腸刮肚百嬾千慵比邱尼骖乘成何體面沉穩怱促搗蓍打騰騰登實斷發紋身繁巧蜂饧豐雅扶于光纖通信官田鬼籍過步國史館郭泰碑銘過翼國營經濟黑姑嘉苗檢踏就地裡酒痨眷客苦調冷古丁缭亂林光六監冒蔭門鬥縻軍冥心迷心耐人尋味内外牛渚怪盤坫骈邑千古計清腴阮孚貂燒硯勝妙生田身亡折脅睡佛肆言無忌聳懼脫除委羸無風生浪崤谷斜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