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受的意思、貌受的詳細解釋
貌受的解釋
謂表面上接受。《呂氏春秋·過理》:“﹝ 紂 ﹞殺 梅伯 而遺 文王 其醢,不適也, 文王 貌受,以告諸侯。”
詞語分解
- 貌的解釋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外觀:全貌。 古書注解裡表示狀态、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描繪,畫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筆畫數:; 部首
- 受的解釋 受 ò 接納别人給的東西:接受。感受。受精。受權。受托。受降。受益。受業(a.跟隨老師學習;b.學生對老師自稱)。受教。受領。受聘。受理。 忍耐某種遭遇:忍受。受苦。受制。受窘。受累(受到勞累)。 遭
專業解析
“貌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表面上接受或假裝接受,但内心并不真正認同或采納。它強調的是一種外在表現與内在真實想法之間的不一緻性,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虛僞、敷衍或不真誠的态度。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 貌: 指外表、表面、外貌。在這裡引申為“表面上”、“假裝”。
- 受: 指接受、承受、接納。
- 貌受: 合起來指表面上接受,假裝接受。即行為或言語上表現出接納、同意或承受的樣子,但内心并非如此,含有陽奉陰違、虛與委蛇的意味。
-
用法與語境:
- 通常用于描述對他人意見、命令、批評、饋贈等的反應。
- 強調行為的虛僞性和不真實性。
- 常見于曆史文獻、古典小說或評論性文章中,用于批評或描述某人表裡不一的态度。
- 例句(模拟): “對于上司的批評,他雖貌受之,心中卻頗不以為然。” (意思是:對于上司的批評,他雖然表面上接受了,但心裡很不認同。)
-
近義詞辨析:
- 陽奉陰違: 指表面上遵從,暗地裡違背。比“貌受”程度更深,包含了實際行動上的違背。
- 虛與委蛇: 指對人假意殷勤,敷衍應酬。側重于應酬、敷衍的态度。
- 敷衍塞責: 指做事馬虎,應付了事,搪塞責任。側重于對事情的态度。
- 貌受 更側重于強調“接受”這個動作本身的表面性,内心不認同是其核心特征。
-
權威來源參考:
- 該詞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貌”和“受”的釋義及其在古漢語中的組合運用規律綜合得出。這些辭書是研究漢語詞彙意義和用法的經典工具書。
- 由于“貌受”在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其詳細解釋多見于大型曆史語文辭書或古籍注釋中。
網絡擴展解釋
“貌受”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權威來源和文獻用例綜合判斷:
-
表面接受(主流解釋)
根據《呂氏春秋·過理》記載,商纣王将梅伯制成肉醬分送諸侯時,周文王"貌受"的行為,指表面上接受貢品以示臣服,實則暗中積蓄反抗力量。這種用法強調表裡不一的權宜之計,屬于政治謀略的範疇。
-
外貌與才能的反差(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形容詞性成語,形容人外表平凡但内在卓越,類似"大智若愚"。但這種釋義尚未見明确古籍出處,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使用注意:
- 寫作古文解析時應采用第一種解釋,引用《呂氏春秋》典故
- 現代使用若取第二種含義,建議标注"現代引申義"
-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更通用的"陽奉陰違"或"大智若愚"
别人正在浏覽...
璸斒碧牙籤波斯店不可勝記不小可憯斷聰明反被聰明誤叨咷耳帽兒風埃幹旍高闱宮律軌路豪直合律後尾兒黃爵劍腹饴唇江讴蹇士餰鬻結罔雞毛筆驚恐竟直金鹍車積日絫久痾疻空間站曠野老頭子樂境蓮社俚歌縷子脍沒齒無怨邈想默塞莫耶昵辭昵狎丕變幈帏屏帳豈其泣竹攘袂扼腕镕化容民畜衆散收嗜悅説徹說口鎖闩擡快未了公案綫绨霞腴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