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而往的意思、而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而往的解釋

(1).以後。《論語·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2).以上。表示數量在某一點之上。《荀子·強國》:“故自四五萬而往者,彊勝,非衆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數百裡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脩政矣。” 楊倞 注:“而往,猶已上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而往"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結構,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固定表達。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兩個字分别理解,再分析其組合後的用法:

  1. "而"的含義:

    • "而" 在古漢語中主要用作連詞,功能多樣且靈活。
    • 在此結構中,它最常見的作用是表示承接關系或輕微的轉折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就”、“便”、“然後”、“卻”等。
    •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而”作為連詞用法的詳細分類和解釋。
  2. "往"的含義:

    • "往" 的本義是動詞,表示“去”、“到...去”。
    • 引申義可以表示“過去”、“從前”(時間上的流逝)。
    • 來源:依據《說文解字》對“往”的釋義(“之也”)及《漢語大詞典》對其引申義的收錄。
  3. "而往"的組合含義與用法:

    • 表示動作的連續或承接: "而"連接前後兩個動作或狀态,"往"表示“去”的動作。整體意為“然後就去”、“接着前往”。例如:“受命而往”(接受命令然後前往)。
    • 表示時間上的延續: 當“往”引申為“過去”時,“而往”可以表示“從此以後”、“從那時起”。例如:“自今而往”(從今以後)。這種用法常與“自/由/從”等介詞搭配。
    • 在固定結構中: 常出現在“自/由/從...而往”的結構中,強調時間或事件的起點及其後的延續。例如:“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從周代以來,七百多年了)。
    • 表示方向或趨勢: 有時也隱含一種方向性或趨勢,即朝着某個方向或狀态發展。例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一發怒天下就恐懼,安居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這裡的“而”雖未直接與“往”字面組合,但體現了“而”連接動作并隱含趨勢的類似功能。
    • 來源:分析基于王力《古代漢語》中對虛詞“而”連接作用的闡述及對“往”字用例的歸納,并結合《漢語大詞典》中“而往”相關詞條的釋義和書證。

“而往”的核心含義在于“而”的連接作用和“往”的趨向/時間意義。它主要用于:

在現代漢語中,單獨使用“而往”已不常見,其意義多保留在“自今而往”、“由古而往”等固定或半固定的書面表達中,以及成語或仿古用法裡。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

“而往”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根據多個詞典及古籍注解,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表示時間或順序上的延續

含義:指“以後”“之後”,用于描述時間或事件的後續發展。
出處:

二、表示數量或程度的範圍

含義:指“以上”“超過某一點”,用于說明數量或程度的界限。
出處:

使用場景

  1. 時間延續:多用于古籍中描述事件後續階段,如“學而往,則知愈深”。
  2. 數量範圍:常見于對規模、數量的界定,如“千石而往者,不可勝數”。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論語》《荀子》原文或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逢迎百貨公司八珍玉食邊極閉攏補氣蟬蛇池中之物疇昔箠掠出田從鞍蕩除地纮多年生二流打瓜番攤封壇歌括更令明號股抃瑰詭橫額火雲賈勇經産婦鏡浄金雞納樹進門女婿開募課冊姱志恡愛龍津女妙計柰林難更仆數牛渚詠配樂囚命蝤蛴領秋思秋原人功溶溶曳曳鋭角叡略如膠投漆商港沈淪識羞疏落樹植遂迷忘反談嘲田畜突兀纖旨校學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