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餞的意思、送餞的詳細解釋
送餞的解釋
餞送,餞行。 唐 李商隱 《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詩:“ 下苑 經過勞相像, 東門 送餞又差池。” 元 喬吉 《揚州夢》第三折:“今有 杜翰林 以公差至此,明日回程,小生備下蔬酌,與他送餞。” 明 何景明 《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學歌》:“ 薊門 禹穴 自此分,送餞先生百壺酒。”
詞語分解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餞的解釋 餞 (餞) à 設酒食送行:餞行。餞别。 用蜜或糖浸漬果品,又指蜜或糖浸漬的果品:蜜餞。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送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送餞”指設酒食為他人送行,即餞行、餞别,表達對離别者的祝福與惜别之情。該詞由“送”(陪同離去或贈别)和“餞”(以酒食款待送行)組合而成。
2.字義分解
- 送:包含“陪同離開”“贈别”等含義,如“送客”“送禮”。
- 餞:本義為設宴送行,後延伸指用蜜或糖浸漬果品(如“蜜餞”),但在“送餞”中特指送别儀式。
3.用法與例句
- 古代詩文:唐代李商隱《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中“東門送餞又差池”即描述送别場景。
- 戲曲小說:如元代喬吉《揚州夢》第三折提到“送餞”作為離别宴飲的描寫。
4.相關詞彙辨析
- 贈餞:強調通過贈送禮物表達送别(如“贈餞禮物”),而“送餞”更側重設宴行為。
- 餞别/餞行:與“送餞”意義相近,但“送餞”更顯古雅,多用于文學語境。
“送餞”是古代常見的社交禮儀,融合了情感表達與飲食文化,常見于詩文或曆史文獻中。現代雖少用,但仍可通過“餞行”“送别宴”等類似表達體現相近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餞》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用來表達送别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饣”,其中“辶”是表示行走的旁字部首,“饣”是表示食物的旁字部首。根據拆分,該詞的筆畫數目為1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用來形容送别的場景。在古代,人們經常因各種原因離别,送别是一種禮貌和關懷的表示。所以,《送餞》這個詞成了表示此情此意的常用詞語。
在繁體字中,《送餞》的寫法是「送餞」,與簡體字不同的是,它将饣旁的食字旁字改為用餉旁字,但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古時候對《送餞》這個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它的字形是一隻手持餐具的形狀,代表提攜别人的意思;而在金文中,它的字形是一個包裹的形狀,代表送别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發生了變化,最終演變成了現代所使用的形态。
下面是幾個使用《送餞》的例句:
1. 今天我們聚會結束了,彼此相互道了聲《送餞》,各自回家。
2. 他臨行前來實地跟我們交接工作,并向我們表示最誠摯的《送餞》。
3. 難過的送别之際,我們一起唱起了《送餞歌》,深深感受到彼此的情誼。
一些相關的詞彙有:
1. 送别:也表示離别時表達祝福和關懷。
2. 告别:表示離别的意思。
3. 告辭:表示離開前給予告知和告别。
相反義詞為:
1. 迎接:表示歡迎和接待。
2. 接待:表示接納和招待。
3. 留下:表示停留和不離開。
通過《送餞》這個詞語,我們能夠傳達離别時的情感和祝福,在人們交往和生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個詞都承載着深深的人情味,使人們在離别時能夠感受到親朋好友的關心和祝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