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迢遞 ”。
“迢遰”是“迢遞”的異體寫法,屬于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遙遠、高峻或時間漫長等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如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引申義,可參考《琴賦》《讀〈山海經〉》等原文。
《迢遰》(tiáo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形容距離遠、行程遙遠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旅行、路途或距離的延長。
《迢遰》的部首是辶 (走之辶) ,總共有13個筆畫。
《迢遰》是漢字的簡化字體,在繁體字中寫作《迢遙》。
在古代漢字中,迢遰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迢的寫法為「邀弓與刀俞」,遰的寫法為「俞旦刀刂」。
1. 他迢遰地走了很遠的路,才到達目的地。
2. 這個地方離市中心很遠,需要迢遰的路程。
3. 他們仍然堅持迢遰的旅程,不放棄尋找真相。
1. 迢遰漫漫:形容旅途或行程異常漫長。
2. 迢遰不及:時間短暫,來不及完成。
3. 迢遰山水:指風景秀麗、遠離塵嚣的地方。
1. 凄迢 (qī tiáo): 形容旅途或行程孤寂、凄涼。
2. 遙遠 (yáo yuǎn): 距離很遠。
1. 近 (jìn): 距離近。
2. 速 (sù): 路程短暫、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