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ever] 不論,不管
不拘什麼任務,隻要對人民有益的,我都願意接受
(1).不拘泥;不計較;不限制。《莊子·漁父》:“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成玄英 疏:“不拘束於俗禮也。” 宋 蘇轼 《放榜後論貢舉合行事宜》:“欲乞特賜指揮,今後差試官,不拘經義詩賦,專務選擇有詞學之人。”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殿試》:“舊制殿試,皆有黜落,臨時請旨,不拘數目。”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一:“去國後在學校中,病院裡,與同伴談笑,也有極不拘之時,隻是終不能癡傻到絕不用點思想的地步。”
(2).不論;不管。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想夫人處必有佳饌,煩汝敬謁,不拘多寡,以療宿飢,可乎?”《紅樓夢》第十回:“他可心細,不拘聽見什麼話兒,都要忖量個三日五夜才算。” 冰心 《寄小讀者》六:“又如我們覺得偌大的 中國 ,不拘誰做總統,隻要他老老實實,治撫得大家平平安安的,不妨礙我們的遊戲,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3).不奪取。《莊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 章炳麟 解故:“拘與鉤同。《天運篇》:‘一君無所鉤用。’《釋文》雲:鉤,取也。此‘鉤’亦訓‘取’。”
“不拘”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不受限制或拘束
指不局限于某種形式或規則,強調自由靈活。例如:“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小節”。
《莊子·漁父》中提到“不拘於俗”,即不束縛于世俗禮法。
連詞用法(不論、不管)
表示條件或範圍的廣泛性,後接具體内容。例如:“不拘多少都使得”,“不拘什麼任務,隻要對人民有益,我都願意接受”。
最早見于《莊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指不獨占利益。後擴展為表達不受限制的通用詞彙。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 或《查字典》 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