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即白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種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本經所用茅根是也。”
“絲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絲茅是白茅的别稱,屬于禾本科白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來源于根莖細長如絲,葉片形似茅草的特征。
植物學特征
實用功能
文化意象
因形态纖弱,常被引申形容人或事物的柔弱特性,例如成語“絲茅之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分類或藥用細節,可參考《本草綱目》相關記載或植物學資料。
《絲茅》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一種草本植物”,又稱為“白茅”。絲茅是多年生植物,常生長在草原、山地或河湖邊的潮濕地帶。
拆分部首:絲(絲)+ 茅(艸)
筆畫:絲(八畫)+ 茅(艸;6畫)
《絲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和形聲字的構成原理。茅本身表示“一種草本植物”,而絲則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纖細、柔軟的特性。結合起來,絲茅就形象地表達了這種草本植物的特點。
繁體字“絲茅”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絲茅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絲的古代寫法為“絲”,茅的古代寫法為“旄”。這些古代寫法仍然保留在一些文獻和古籍中。
1. 秋日的草原上,絲茅搖擺着,如黃金一般耀眼。
2. 在人們的注視下,她優雅地擰出一細如絲茅的發絲。
3. 山坡上滿是絲茅和各種野花,景色非常美麗。
- 絲綢:指用蠶絲織成的紡織品。
- 茅舍:指用茅草搭建或覆蓋的簡陋房屋。
- 絲帶:指用絲線織成的條狀物,常用于裝飾或束縛。
- 絲狀:形容細長像絲一樣的。
- 茅草:與絲茅同指一種草本植物,是絲茅的别稱。
- 粗糙:與絲茅相對,表示表面不平滑、質地不細膩的。
- 硬朗:與絲茅的柔軟特性相反,表示堅硬、結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