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航葦的意思、航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航葦的解釋

《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高亨 注:“杭,通‘航’,渡河。”後遂以“航葦”指小舟。 唐 獨孤及 《将還越留别豫章諸公》詩:“他時相憶雙航葦,莫問 吳 江深不深?” 元 張甯 《雲溪秋泛圖為閻國寶賦》詩:“幽人航葦迷遠近,思緻偃蹇無容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航葦”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航葦”最初指用蘆葦編成的小舟渡河,後引申為小舟的代稱。該詞出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其中“杭”通“航”,意為“渡河”,古人用“一葦”形容用蘆葦編筏即可橫渡河流,後演變為“航葦”一詞,比喻輕便的小舟。


二、文化背景與引用

  1. 《詩經》典故
    《河廣》篇通過“一葦杭之”的誇張描寫,表達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同時體現了古人以簡樸工具克服自然阻隔的智慧。

  2. 古詩文中的用例

    • 唐代獨孤及《将還越留别豫章諸公》:“他時相憶雙航葦,莫問吳江深不深?”
    • 元代張甯《雲溪秋泛圖》:“幽人航葦迷遠近,思緻偃蹇無容攀。”
      以上詩句均以“航葦”暗喻小舟,營造出漂泊或歸隱的意境。

三、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航葦”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其古典意象。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如“比喻困境中堅持不懈”)可能與實際含義存在偏差,建議結合權威文獻理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航葦的意思

航葦(háng wěi)指的是在水上航行過程中,利用葦草作為标志或方向指示的一種方式。它可以用來表示船隻航行的方向和指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航葦的拆分部首為舟(chuán)和艹(cǎo),共有10畫。

來源

航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航海和船舶導航。古人在航行時常使用葦草來指示方向,确保船隻沿着正确的航線航行,因此形成了“航葦”的概念。

繁體

航葦的繁體字為「航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航葦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研究,航葦在古代常以「航」為主體,下方則使用「葦」的寫法。

例句

1. 船長拿起航葦,指引船隻沿着正确的航線前進。

2. 在古代,航葦是航海者們非常重要的導航工具之一。

組詞

1. 航行:指船隻或飛機等在水面或空中行駛。

2. 船舶:泛指各種船隻。

3. 葦草:指葦的一種,多生長在水邊的濕地上。

近義詞

航标:用于表示航行方向或障礙物的标志物。

指南針:一種用于指示方向的儀器。

反義詞

迷航:指迷失航線,無法确定正确的行進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