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險的巨浪。 漢 張衡 《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似巨峙。” 唐 司空圖 《連珠》:“蓋聞霽日纔升于拂曙,則蟻穴自開;澄川或激于驚波,則龍舟莫進。”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驚波駛且廣,蕩漾浮雲陰。”
驚波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層核心含義:
指洶湧動蕩的水波,多形容江河湖海中因風浪、急流等引發的劇烈波動。
例證:
- 《漢語大詞典》釋為“驚濤駭浪”,強調其洶湧之勢(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7卷 頁1123)。
- 唐代李白《江上吟》:“驚波一起三山動”,描繪長江風浪翻騰之景。
引申為社會動蕩、時局危機或人生變故,喻指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或危險。
例證:
- 《古代漢語詞典》收錄此義項,釋作“喻指變亂或危難”(商務印書館,2002年,頁785)。
- 杜甫《秋興八首》:“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以“驚波”暗喻安史之亂後的社會動蕩。
“驚”本義為馬受駭而奔(《說文解字》:“驚,馬駭也”),後引申為“震動、恐慌”;“波”指水浪起伏。二字合成後,既保留自然意象的沖擊力,又衍生出對突發危機的抽象表達,常見于古典詩文。
參考資料:
“驚波”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解釋和用法:
驚波的字面含義是驚險的巨浪,形容水勢洶湧、危險動蕩的波浪。例如: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驚波”可比喻引發強烈反響的事件或情感波動。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寶塔糖奔駒鼈殼擯嘿不形操彈長遠朝鐘暮皷雠憾聰叡蟺緒丹繶鞮革砥志研思諷玩負圖鲋鰅寒麥歡熱忽搭回聘火坑壺中日月簡遠鲸骞開阖開山教主慷慨仗義孔艱跨下橋喇叭褲老主顧遼掖麟孫漭泱民族主義磨形煉性畝級挐攫皮蹴毱披荊斬棘纰僻乾隔澇漢子黥劓屈指然乃潤滋滋山官捎泊生勢失形順濟台館貼方銅瓜枉戮委遇香浄香柈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