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波的意思、驚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波的解釋

驚險的巨浪。 漢 張衡 《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似巨峙。” 唐 司空圖 《連珠》:“蓋聞霽日纔升于拂曙,則蟻穴自開;澄川或激于驚波,則龍舟莫進。”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驚波駛且廣,蕩漾浮雲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驚波”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解釋和用法:

一、基本釋義

驚波的字面含義是驚險的巨浪,形容水勢洶湧、危險動蕩的波浪。例如:


二、古典文獻中的引用

  1. 《西京賦》(漢·張衡)
    “散似驚波,聚似巨峙”,通過對比“散”與“聚”,用驚波形容水勢的壯闊與變化。
  2. 《秋懷》(明·高啟)
    “驚波駛且廣”進一步強調了波浪的迅疾和廣闊。

三、引申含義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驚波”可比喻引發強烈反響的事件或情感波動。例如:


四、使用場景

  1. 自然描寫:用于詩歌或散文中刻畫水景的險峻。
  2. 比喻修辭:借波浪的動蕩象征事件的影響或情感的激烈起伏。

五、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驚波

驚波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水波猛烈震蕩的樣子。下面将對驚波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驚波由“心心心”和“氵”組成。其中,“心心心”是部首,表示和心有關的意思;“氵”是水的偏旁,表示和水有關的意思。驚波的筆畫數為8。

來源

驚波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閑步》中的詩句,“登吳山天接雲,勢下中江信山稜,高風驚起波濤濕,滟滟隨波千萬裡。”後來逐漸形成驚波成語。

繁體

驚波的繁體寫法為「驚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驚波的寫法為“驚波”,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同。

例句

湖面上突然刮起了強風,驚起的波濤使船隻搖搖欲墜。

組詞

組成“驚波”意義的其他詞語還有:驚濤駭浪、驚濤拍岸等。

近義詞

與“驚波”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驚濤駭浪、波濤洶湧、浩浩蕩蕩等。

反義詞

與“驚波”的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平靜、沉穩、甯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