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才練識的意思、通才練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才練識的解釋

博學多才,見識練達。 唐 崔尚 《唐天台山新桐柏觀頌》序:“夫其通才練識,贍學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才練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博學多才且見識練達的人,強調學識廣博與實踐經驗兼備的特性。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唐代崔尚的《唐天台山新桐柏觀頌序》:“夫其通才練識,贍學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用于贊頌學識與才能兼具之人。

3. 結構與用法

4. 應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在多個領域均有造詣且能靈活應對問題的人,如稱贊學者、藝術家等全面發展的人物。

此成語不僅強調知識廣度,更注重通過實踐形成的深刻見解,適合用于正式語境中對全面型人才的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才練識

《通才練識》是一個成語,意指通達各種領域的知識,并且有能力識别和學習新的知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通才練識》包含三個漢字:通、才、識。其中,通的部首是辶(辵),才的部首是扌,識的部首是讠(讧)。通有11畫,才有3畫,識有9畫。

來源:《通才練識》這個成語是從古代的《論語》中引用的。這個成語出現在《論語·憲問》一章中,原句是:“間者,天 opened,明 opened,五行開,五事通,五時達,汝,道通者也。” 意思是說,隻有天 opened、明 opened、五行開、五事通、五時達的人,才可以被稱作是具備通才練識的人。

繁體:繁體字的《通才練識》為《通才練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通才練識》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通的古字形為“㣪”,才的古字形為“纔”,識的古字形為“食”。

例句:他是一個通才練識的人,精通曆史、文學、數學等多個領域。

組詞:通才、練識、通達、才能、識别。

近義詞:全才、博學多才、學富五車、才華橫溢。

反義詞:淺陋、一竅不通、愚昧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