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滔滔汩汩的意思、滔滔汩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滔滔汩汩的解釋

水湧流貌。多比喻說話連續不斷。 清 戴名世 《與劉大山書》:“二十年來,蒐求遺編,讨論掌故,胸中覺有百卷書,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觸喉而出。”《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公子才把那 張金鳳 的一段始末因由合那媒人怎麼硬作……從頭至尾,抹角轉灣,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訴母親一遍。” 葉聖陶 《四三集·一桶水》:“大家一聽到提起火燒的事,言語好像開了水閘,滔滔汩汩瀉個不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滔滔汩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āo tāo gǔ gǔ,由疊詞“滔滔”與“汩汩”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義項

    該詞本義形容水流盛大且連續不斷的狀态。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滔滔”指水勢浩大、奔流不息,如《詩經·齊風》中“汶水滔滔”;“汩汩”則強調水流迅疾時發出的聲響,如《說文解字注》中“汩,治水也”。兩者結合,既可描述江河奔湧的宏大氣勢,也可指細流綿延不絕的形态。

  2. 比喻義與文學引申

    在文學作品中,“滔滔汩汩”常被用來比喻言語或文辭的流暢奔放。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以“江河之波,滔滔汩汩”類比文章氣勢的連貫性。現代用法中,該詞也可形容人說話滔滔不絕、思緒充沛的狀态,如“他談起往事,言辭滔滔汩汩,仿佛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3. 古籍例證與用法辨析

    據《辭源》考據,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柳宗元《晉問》中“其響之所應,則波濤洶湧,滔滔汩汩”,此處既寫水勢,亦暗喻文章脈絡的起伏。需注意其與“滔滔不絕”的差異:“滔滔汩汩”更強調動态的流動感,而“滔滔不絕”多用于形容單向的言語輸出。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滔滔汩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āo tāo gǔ g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結構

    • “滔滔”指水流綿延不絕,“汩汩”模拟水流聲,兩者疊加強化了連續、急促的意象()。
    • 出自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原文描述人說話時列舉事物“滔滔汩汩,數個不了”()。
  2. 使用場景

    • 自然描寫:如“江水滔滔汩汩奔流不息”()。
    • 語言表達:形容人健談或言辭激烈,如“他一開口便滔滔汩汩,停不下來”()。

三、例句參考


四、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或現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扳指兒倍蓰不識一丁陳戎持領淬鏡道數疊嶺諜探封锢風噤夫人黼帳鬲津孤門豪吏混混火居疆場見贈晉祠鯨海酒史計學琚瑀煉冶烈燒理該麻絇罵言門縫闵察南牀黏膜泥橇暖輿貧苦乾坼七孔清洗讓話仁者篩糠聲源雙比絲竹筦弦聳耳蒜蔥碎缺讨谪天廕薇垣無迹無題詩鄉隅小試逍遙傘逍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