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ady;Mrs.]
(2) 古稱諸侯之妻
先轸朝,問 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3) 古代命婦的封號
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 平原君夫人。——《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大怒,取案上器傷夫人。——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4) 尊稱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場合
(5) [concubines of an emperor]∶中國帝王的妾
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嫔,有妻,有妾。——《禮記》
(1).諸侯之妻。《禮記·曲禮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論語·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 孔穎達 疏:“邦君之妻者,諸侯之夫人也。”《韓非子·内儲說下》:“ 魏王 遺 荊王 美人, 荊王 甚悅之,夫人 鄭袖 知王悅愛之也,亦悅愛之,甚於王。”
(2). 漢 代亦稱列侯之妻。《漢書·文帝紀》:“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無得擅徵捕。”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列侯之妻稱夫人。”
(3).帝王的妾。《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南史·後妃傳序》:“ 晉武帝 采 漢 魏 之制,置貴嬪、夫人、貴人,是為三夫人,位視三公。”
(4).古代命婦的封號。 王莽 封 崔篆 母 師氏 為 義成夫人 ,為命婦有“夫人”封號之始。至 唐 代,文武官一品及國公的母或妻為國夫人,三品以上官員的母或妻為郡夫人。 宋 代執政以上官員之妻封夫人。 明 代一品二品官員之妻皆封夫人。 清 代并封宗室貝勒至輔國将軍之妻為夫人。
(5).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史記·刺客列傳》:“市行者諸衆人皆曰:‘……夫人不聞與?何敢來識之也?’” 漢 趙晔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適會女子擊綿於 瀨水 之上,筥中有飯, 子胥 遇之,謂曰:‘夫人,可得一餐乎?’”
(6).對自己及他人妻子的尊稱。 巴金 《滅亡》第七章:“他底身邊坐着他底新婚夫人 鄭燕華 。” 茅盾 《子夜》三:“我看見他出去。 吳夫人 。”參見“ 夫妻本是同林鳥 ”。
猶衆人。《周禮·考工記序》:“ 粵 之無鎛也,非無鎛也,夫人而能為鎛也。” 孫诒讓 正義引 王引之 曰:“夫人猶衆人也。”《左傳·襄公八年》:“夫人愁痛,不知所庇。” 杜預 注:“夫人,猶人人也。”《淮南子·本經訓》:“天下和洽,人得其願,夫人相樂無所發貺。” 高誘 注:“夫人,衆人也。”
“夫人”一詞的釋義可從詞源、曆史演變及現代用法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夫人”由“夫”和“人”組成。根據構字分析,“夫”從“二人”,象征一夫一妻組成的家庭。“夫人”即“夫之人”,指丈夫的配偶,最初特指諸侯之妻,如《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曰夫人”。
二、曆史演變與等級制度
三、現代用法
四、特殊語境
“夫人”從等級分明的古代稱謂,逐漸演變為兼具禮儀性與普適性的尊稱,反映了社會結構與語言文化的互動。
《夫人》一詞常用來指代已婚女性,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的含義和稱謂。它是一種尊稱,表示對已婚女性的尊重和敬意。
段落2:《夫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夫人》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夫(fū)和 人(rén)。拆分部首分别是“大”和“人”,共計5個筆畫。
段落 3:《夫人》這個詞的來源《夫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稱,用于稱呼貴族或有地位的已婚女性。它的用法源于中國封建社會時期,表示對女性地位和財富的尊重。
段落 4:《夫人》在繁體中的寫法在繁體中,《夫人》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中基本相同。
段落 5:《夫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有時也可以将《夫人》分開寫作“夫人”,其中的“夫”表示丈夫,而“人”表示妻子,強調了已婚女性作為丈夫的妻子和家庭的重要地位。
段落 6:《夫人》的例句例句1:請夫人多加照顧自己的健康。
例句2:這位夫人是我們公司的老闆。
段落 7:《夫人》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夫婦、夫權、夫妻。
近義詞:太太、媳婦、貴婦。
反義詞:女士、小姐、少奶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