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混混的意思、混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混混的解釋

同“滾滾”。1.指陰陽二氣混沌未分、純樸未散的狀态。《史記·太史公自序》:“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張守節 正義:“混混者,元氣之皃也。”

(2).渾濁。指水、空氣等含有雜質,不清潔。亦比喻社會環境的陰暗、肮髒。《文子·上德》:“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 漢 王逸 《九思·傷時》:“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

(3).混雜貌。 唐 韓愈 《與孟東野書》:“混混與世相濁,獨其心追古人而從之。” 清 黃景仁 《念奴嬌·渡江至京口》詞:“花月茫茫,魚龍混混,淘洗英雄處。” 康有為 《秋登越王台》詩:“秋風立馬 越王臺 ,混混蛇龍最可哀。”

(4).指無分别、不分明貌。 清 劉大櫆 《吳君墓志銘》:“天混混而無言兮,孰知其以也。”

(5).糊裡糊塗,無知無識。 唐 孟棨 《本事詩·嘲戲》:“(詢)( 歐陽詢 )亦酬之曰: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祗緣心混混,所以面團團。” 宋 蘇轼 《與範元長書》之八:“先公清德絶識,高文博學,非獨今世所無,古人亦罕有能兼者,豈世間混混生死流轉之人哉!” 清 俞樾 《右台仙館筆記·徽人程姓子》:“ 徽 人 程 姓者……生一子,少而癡顡,及長,混混無所知。”

(6).苟且度日。《老殘遊記》第六回:“像我們這些庸材,隻好混混罷了。” 茅盾 《追求》一:“并不是找不到事;我們如果不顧廉恥的話,很可以混混。” 巴金 《電椅集·墜落的路》:“我到 北京 去,也不過隨便混混時候罷了。”

(7).無業遊民;流氓。《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這 夏十 京城之内也很有幾個朋友。無奈同他來往的都是混混一流。”《負曝閑談》第八回:“回頭一問 賈 家的管家,管家説:‘這三個人都是混混。’ 勁齋 方知道是流氓。”《孽海花》第二一回:“當庫丁的都是著名混混兒。他們認定一兩個王公做靠主,謀得了庫缺。”

(8).波浪聲。參見“ 混混沌沌 ”。

同“滾滾”。1.水奔流不絕貌。《孟子·離婁下》:“源泉混混,不舍晝夜。”《晉書·傅鹹傳》:“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 宋 範成大 《四月十日出郊》詩:“漲江混混無聲緑,熟麥騷騷有意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泉混混平吐,清冽鑑人眉宇。”

(2).用以形容連續不斷。 漢 揚雄 《法言·問道》:“道若塗,若川,車航混混,不舍晝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裴僕射 善談名理,混混有雅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混混”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和曆史演變而有所不同,以下從不同維度進行解釋:

一、現代常見含義

  1. 指無業遊民或社會不良分子
    現代用法中,“混混”多指沒有固定職業、行為不端的人,常帶有貶義。這類人通常遊手好閑,可能涉及違法活動,例如街頭地痞、不良青少年等。
    示例:描述社會中的不法分子時,如“他整天和一群混混厮混”。

  2. 形容不守規矩的行為
    也可用于形容不遵守社會規範、無視紀律的人,例如學校中的問題學生或職場中的散漫者。


二、古代及文學含義

  1. 混沌未分的狀态
    在古典文獻中,“混混”可指陰陽二氣未分離的原始狀态,如《史記》中“混混冥冥”描述宇宙初開的混沌景象。

  2. 比喻環境渾濁或社會陰暗
    引申為形容水、空氣等含有雜質的狀态,或借指社會環境的肮髒與混亂。例如《文子·上德》中以“混混之水濁”暗喻污濁的社會。

  3. 同“滾滾”
    部分古籍中與“滾滾”通用,如形容水流急速翻騰。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注意

如果需要進一步區分具體語境下的含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混混》的意思

《混混》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行為不端、品德差、沒有正當職業的人。這個詞具有貶義,常用來形容社會上沒有規矩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混混》這個詞的部首是水(氵),它有11個筆畫。

來源

《混混》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一酒徒亭》中。原來指的是衣衫褴褛、不懂禮貌的乞丐,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行為不端的人。

繁體

《混混》的繁體字為「渾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中,「混混」的寫法為「㳨㳨」。

例句

1. 他是個純粹的混混,整天無所事事。

2. 這個地方常常有一些混混出沒,要小心。

3. 别和那些混混們來往,會被牽連的。

組詞

混亂、混合、混沌、混入、混濁

近義詞

流氓、無賴、小人、惡棍

反義詞

正直、誠實、善良、正人君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