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甕城的意思、鐵甕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甕城的解釋

江蘇 鎮江 古城名。 宋 王令 《憶潤州葛使君》詩:“ 金山寺 近塵埃絶, 鐵甕城 深氣象雄。” 元 張昱 《贈寓客還瓜州》詩:“幾潮路到 瓜州 渡,隔岸山連 鐵甕城 。”參見“ 鐵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甕城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要塞的别稱,特指三國時期孫權在長江南岸修建的鎮江古城。該名稱由“鐵”“甕”“城”三部分構成:“鐵”喻其堅固難摧,“甕”指城池形似陶甕、口窄腹寬,兼具防禦與蓄守功能,“城”則代表完整的軍事城防體系。

從曆史地理文獻看,鐵甕城始建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國志·吳書》記載孫權“築京城,置京口督”,其城牆采用夯土包磚工藝,基岩開鑿深度達8米,形成天然護城河與人工壕溝雙重防禦體系。唐代《元和郡縣志》描述其“因山為壘,緣江為境”,城牆周長約十二裡,設有七座城門,其中南門正對江面,建有高達九丈的谯樓。

在漢語詞彙演變中,“鐵甕”逐漸成為固若金湯的代名詞。宋代《太平寰宇記》稱其“城形似甕,内外固以磚壁,故號鐵甕”,明代《正字通》将“鐵甕”列為獨立詞條,釋義為“堅城之極稱”。清代考據學家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考證,該城得名實因“其城堅密如金城,故謂之鐵甕”。

現代考古發現證實,鐵甕城遺址現存夯土城牆殘高6.5米,城垣采用“夾城”構造,内外牆間距達24米,中間填充碎石黏土,這種營造技法被收錄于《中國軍事工程技術史》。鎮江市博物館藏有出土的鐵甕城銘文城磚,磚側模印“建安七年”“丹徒司馬”等字樣,為确定建造年代提供了實物佐證。

該城池在文學作品中的意象演變值得關注,唐代詩人杜牧《潤州》詩雲“城高鐵甕江山壯”,宋代陸遊《入蜀記》記載“登鐵甕城,望金陵諸山”,清代《四庫全書》收錄的《鐵甕志》專章記述其沿革。這些文學記錄與《漢語大詞典》中“鐵甕”詞條形成互證,共同構建了該詞彙的曆史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鐵甕城是中國古代重要城池遺址,現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前峰,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定義與别稱
鐵甕城又名京城、子城,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所築的軍事堡壘兼行政中心。其名稱中“鐵”喻城牆堅固,“甕”既形容城池形如陶甕,又暗指易守難攻的特性。

2. 曆史地位與功能

3. 名稱由來争議

4. 考古與保護現狀
鐵甕城是中國現存三座三國東吳都城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者。2020年國家文物局批準對其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進一步揭示其曆史細節。

擴展補充
清代康熙帝曾以“半面煙岚雄北固,一方形勢控東吳”贊譽其地勢險要。如今該遺址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是研究六朝城市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翁半瓶子醋罷錢本望策反唱吟朝庭稱玩城舞馳驅帱帳等會兒蹀蹀牒文凍凍二分點蜂趨蟻附負轅戤米囤餓殺獦蚤觀政匦使海捕花旦忽忽悠悠火焰山冱嚴金佛山津涘噤唫記事珠舉用口壅若川刳胎殺夭倫物露禽名勝古迹命秩秘義南辮女僧偏酷皮臉兒青陰栖憩入己贓手民首實首問制説長話短鐵椎童首屠保吞聲飲氣托風抆飾瑕蛤洗床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