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 唐 王建 《搗衣曲》:“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
"凍凍"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區使用,其核心含義與寒冷、冰凍的狀态相關。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詳細釋義如下:
本義:形容水或物體結冰的狀态
指液體因低溫凝固成冰,或物體表面覆蓋薄冰的狀态。例如:"河面凍凍的,能溜冰了。"(《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2卷,第1987頁)
引申義:形容寒冷刺骨的感覺
用于描述天氣或環境溫度極低,使人感到刺骨寒冷。例如:"外頭凍凍的,多穿件衣裳。"(《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卷,第456頁)
地域分布與使用特點
該詞常見于華北、東北等北方方言區,屬口語化表達,帶有地域特色。其重疊形式("凍凍的")強化了寒冷程度的描述(《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
構詞與語法特征
作為形容詞性短語,常以"AABB"式重疊(凍凍的)出現,符合漢語方言中通過重疊增強語義的構詞規律(《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出版社,1996年,第312頁)。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學術辭書線上版訪問受限,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紙質文獻;未提供無效鍊接,來源信息可供讀者按書目檢索。)
“凍凍”是一個疊詞形式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象聲詞用法(主要釋義)
在唐代詩人王建的《搗衣曲》中,“凍凍”作為拟聲詞出現,用于形容搗衣時發出的清脆聲響,例如:“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這種用法多見于古詩文,模拟物體碰撞或敲擊聲。
單字“凍”的基本含義
“凍”本義為液體或含水分物質遇冷凝結(如“凍結”“果凍”),也指寒冷感(如“凍傷”“防凍”)。但在疊詞“凍凍”中,通常不直接關聯這些含義。
其他引申用法
極少數情況下,“凍凍”在古籍中可指冰(如《管子·五行》“冰解而凍釋”),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
注意:現代漢語中“凍凍”極少單獨使用,日常表達寒冷或冰凍狀态時,更常用單字“凍”或雙音節詞(如“冰凍”“冷凍”)。如需引用古詩文中的拟聲詞,需注意上下文的適配性。
柏府剗子箭成紀城市居民侈華出服打號子大舅子大區大武刁棍低銀恫懼督脈仿宋字發瘧子非禍飛鸾翔鳳附納蓋戴呱嗒闆兒官辦歸愛歸妹過書國學昏慘火工火輪基極記籍戟吏籍名雞蹠料鈔綸命昧私冥搜年幾蟠辟蟠桃飯帔肩強最乾爽棄甲倒戈三代執金沙朔盛閥生革侍疾首曹貪戀瞳神銅駝陌土地菩薩推結翁壻香髦小駕嘯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