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 镇江 古城名。 宋 王令 《忆润州葛使君》诗:“ 金山寺 近尘埃絶, 铁瓮城 深气象雄。” 元 张昱 《赠寓客还瓜州》诗:“几潮路到 瓜州 渡,隔岸山连 铁瓮城 。”参见“ 铁瓮 ”。
铁瓮城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的别称,特指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南岸修建的镇江古城。该名称由“铁”“瓮”“城”三部分构成:“铁”喻其坚固难摧,“瓮”指城池形似陶瓮、口窄腹宽,兼具防御与蓄守功能,“城”则代表完整的军事城防体系。
从历史地理文献看,铁瓮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筑京城,置京口督”,其城墙采用夯土包砖工艺,基岩开凿深度达8米,形成天然护城河与人工壕沟双重防御体系。唐代《元和郡县志》描述其“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城墙周长约十二里,设有七座城门,其中南门正对江面,建有高达九丈的谯楼。
在汉语词汇演变中,“铁瓮”逐渐成为固若金汤的代名词。宋代《太平寰宇记》称其“城形似瓮,内外固以砖壁,故号铁瓮”,明代《正字通》将“铁瓮”列为独立词条,释义为“坚城之极称”。清代考据学家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考证,该城得名实因“其城坚密如金城,故谓之铁瓮”。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铁瓮城遗址现存夯土城墙残高6.5米,城垣采用“夹城”构造,内外墙间距达24米,中间填充碎石黏土,这种营造技法被收录于《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镇江市博物馆藏有出土的铁瓮城铭文城砖,砖侧模印“建安七年”“丹徒司马”等字样,为确定建造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
该城池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演变值得关注,唐代诗人杜牧《润州》诗云“城高铁瓮江山壮”,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登铁瓮城,望金陵诸山”,清代《四库全书》收录的《铁瓮志》专章记述其沿革。这些文学记录与《汉语大词典》中“铁瓮”词条形成互证,共同构建了该词汇的历史文化内涵。
铁瓮城是中国古代重要城池遗址,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前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定义与别称
铁瓮城又名京城、子城,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所筑的军事堡垒兼行政中心。其名称中“铁”喻城墙坚固,“瓮”既形容城池形如陶瓮,又暗指易守难攻的特性。
2. 历史地位与功能
3. 名称由来争议
4. 考古与保护现状
铁瓮城是中国现存三座三国东吴都城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者。202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其历史细节。
扩展补充
清代康熙帝曾以“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赞誉其地势险要。如今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研究六朝城市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帮骽背水阵避青骢不足为奇才守蚕耕搽粉超救粗涩大猾带量东寻西觅芳香烃芳序缹粥拂拂抚和副启鹳阵国仇鼓乐喧天鼾呼坏址换茬户调汇总挤咕科臼跨鹤勑葬妈巴子骂喝鸣鞘墨研爬罗剔抉抛离屁话平事切切偲偲七角八角轻气跧折去掉任重致远容阅桑濮砂锅砸蒜沙水生物圈蛇市暑衣体察铁犀通放托纸吐绶鸡汙眼县廷校迹斜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