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覆勘,重新審問。 唐 李白 《為宋中丞自薦表》:“臣伏見前翰林供奉 李白 ……屬逆胡暴6*亂,避地 廬山 ,遇 永王 東巡脅行,中道奔走,卻至 彭澤 ,具已陳首,前後經宣慰大使 崔渙 及臣推覆清雪。”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中處諸司刑獄如有寃訴,并大理寺推覆。”
(2).傾覆,推翻。 ********* 《<民權初步>序》:“遂一舉而推覆異族之專制,光復祖宗之故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推覆漢語 快速查詢。
“推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覆勘,重新審問
指對案件或事件進行重新審查、核實,屬于古代法律術語。例如唐代李白在《為宋中丞自薦表》中提到“推覆清雪”,即通過重新審理案件以澄清冤屈。
傾覆,推翻
指徹底颠覆或改變原有狀态,常用于描述政權、制度等的變革。如孫中山在《民權初步》序言中提及“推覆異族之專制”,強調推翻舊有統治。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更側重法律程式,而現代語境下多引申為對權威或體系的否定。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推覆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推翻、推倒的意思。
推覆的部首是手,表示與手相關的意義。它的筆畫數為24畫。
推覆源自于古代漢字“腰反手”,它的繁體字為「推覆」。
在古代漢字中,推覆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推覆」, 腰部的形狀比現代字更加突出。
1. 他們一起推覆了那個巨大的石像。
2. 這個計劃被推覆了,我們需要重新考慮。
推翻、推倒、倒覆、推動。
推翻、推倒、傾覆。
建立、建樹、建構。
【别人正在浏覽】